1.年天然气供需形势分析

2.如何看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经济走势

3.重庆房价接下来的走势是什么情况?

4.谈谈你对中国2009和2010年经济的回顾和展望

5.如何看待201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 请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

重庆石油价格走势_重庆石油价格走势分析

你可以看看这个: 2011-2015全国房价五年预测本文主要针对全国近30个省市以及主要城市的未来五年(2011-2015年)的房价预测,来描绘接下来几年内全国房价的走势,为大家的安家置业投资提供部分参考。

开篇还是定义下房价,这里就是指城市当时的房价实时均价,包括所属城市及其下辖县城城区的房价加权平均,包括新房和二手房的总平均价格。第二,未来五年,也就是2011年初到2015年末,为我们的预测期间,2015年之后可能会顺带提及但不是我们的重点。最后一点,此五年期间,必定会经历若干次宏观调控或者国内国外的经济波动,比方说其间对房价短期影响因素最小的将会是数次加息或者减息,对房价的总体变化几乎没有作用。再例如国内的房产税无论实施与否或者美国欧洲的经济状况几年内的起伏等等,都不会对中国五年房价的大方向造成多大影响,所以我们这里的预测是以房价的客观规律来预测其变化,不拘泥于某个城市某一周或者某几个月的价格。

在全国重点城市价格预测完毕后,就可以勾画出未来短期内全国房价的布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返回头部来分析五年后房价形成的原因,因为从现在的看来,决定五年内房价的主要因素已经确定了。

1,沈阳。

辽宁首府,新中国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20年后经济开始奋起直追,已有很大起色。房价2008年1月均价4100元,到2008年中飞速上涨到5500,随后雷曼破产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上升势头戛然而止,2009年初迅速降到4500,整个2009年缓慢增加到500元至2009年底的5000元均价。2010年1月开始到2010年底,增加到6500元,整个2010年增幅30%。

要预测沈阳未来5年的房价,需要依据历史数据,当地在全国的发展战略,以及沈阳本地的财政收入状况。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预测沈阳2011年底房价破8000,2012年内破万,此后每年增加2000左右,在2015年底接近15000元每平方米。

2,大连。

东北明珠,经济后起之秀,在省内经济水平超越省会沈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房价的总体状况也是,2008年初破8000,2009年初破9000,2010年初破1万,2011年初破1万1。

预测2011年底跨过13000,2012年1万5,2014必定过2万,2015年底接近25000,在东北所有城市中“首屈一指”,成为东北房价的风向标。届时商业地产将兴起,写字楼林立,高档社区与平民小区泾渭分明,近海物业天价直达10万

华北。

3,首先是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根据中国历史人文习惯,无论谁"我们单位"政,都不会放弃首都的经济中心地位,各种措施和有意无意向首都倾斜。地方"我们公司"和开发商赚的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富人,房价上涨将毫不手软。将上海归为经济和金融中心只是说说而已,阴阳结合是必要的。

北京从1995年商品房刚刚出现开始房价就一直遥冠全国,在直到2003年的8年期间,一直仅次于深圳,房价全国第二,当时房产均价5500元左右。2004年开始传统经济强市上海,广州,杭州等奋起直追,先后超过北京。然后在2007年7月份,北京再次超越广州杭州,并压过深圳的房价,仅次于上海,达到13000元/平方。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在12000上下徘徊半年之久。2009年上涨4000元,2010年上半年几乎将上一年的均价翻番达到最高24500元,从“有史以来最严厉房产调控”后的2010年6月开始至2010年底,一直在22000-23000之间徘徊,可见调控对于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效果还是有的,停止了过快上涨。

2011年1月北京的均价在23000上下波动,2012年四环内几乎找不到4万以下的房子,五环内3万的房子也绝迹。北京均价2011年春节后过25000轻而易举,此后每年一万到2015年均价破5万,六环内10万的天价楼盘比比皆是,最高公寓房价大致在25万/平方,与北京接壤的所有县城房价也全部过2万。首都,首善之都,自唐朝开始的历史可以借鉴,京城米贵,何况房子呼?

4,天津。

天津卫,与东南的上海滩,遥相呼应。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滞后并从2000年后想迎头赶上,但历史给天津的任务就是北京的附庸,无论北京是否为首都,也不管天津去争取多少独特政策。天津的房价大体也不会与其二线城市的定位相背离,一直高于三线但房价将保持在北京价格的6层左右,不再赘述。

5,石家庄。

石家庄是河北的经济中心,房价也是全省的风向标。由于河北包住京津的特殊经济地理,河北的房价将成北高南低的格局。

石家庄2009年均价4700,2010年5月劳动节破的5000,年底过6000,年上涨28%,此后每年1000,直到21015年才破万,是省会城市中相对较低的价格。石家庄是省会城市,名字百年也不会变。当然河北省的房价跟名字无关,主要和靠近大都市有关,省内最高价格将在北京接壤处的县城出现,然后是廊坊唐山秦皇岛一代,2011年价格大体在六七千上下,相继在2013年过万,早于省会。南面保定沧州衡水靠近石家庄的几个地方价格以保定为最高,2012年会达到5000以上,其余加上靠南的邢台邯郸,在2015年前都能找到5000以下的楼盘,近2年内的顶级楼盘单价将在1万2上下,主要也为当地富豪和回家置业人员购买,因此当地房价泡沫基本没有,房价之所以每年有一点上涨主要是跟随的CPI的步伐。

6,太原。

太原身处煤老板老家中心,黄土和挖煤导致省境内所建房子寿命不长,而且有钱人将资金投在他地买豪宅,所以房价不会上涨过快,基本等于实际年物价上涨10%的水平,2011年的峰值在6600元,2015年预计9500.

7,济南。

山东省会,钢铁等重工业基地,山东对全省的战略与其他省份不同,山东是等级观念极其分明的省份,这跟孔子故里的保守思维有关,因此山东省会对各个兄弟城市的控制力度远超其他省份,经济氛围浓厚,改革和开放之风属于沿海最落后梯队,整个发展理念以保省会,开沿海,弃西南为主旨。

济南房价不低,2009年8月过6000,2010年10月过8000,2011年春节后会上到8500元,2012年底破万,2015年预计在14000元,省内只低于青岛。

其他沿海城市属于第二梯队,2011年底价格在5500-7000之间,此后增长速度均低于济南,烟台一直略高于威海,但以后威海会抬头。鲁西南大片城市由于得不到重视,外出打工人数今后5年会再次大量增加,此经济落后地区以枣庄与菏泽为典型,2012-2013年均价会在3500元徘徊,2015年前不会超过5000。

8,青岛。

青岛是山东的形象城市。九十年代青岛学大连,新世纪大连学青岛。青岛是山东经济大省实力最强的城市,对韩对日的外向型经济都将一直强于大连,房价也不例外。青岛房价2007年就已经上八千,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仍然有九千,2009年底过万,2010年夏天上1万1,2011年初上1万2,预计未来两年仍然会扶摇直上,2012年初过15000,2013年接近2万,2015年接近3万。由于青岛国有企业居多而且经济思维浓厚,所以重重名声轻工人轻工资的战略不会变化,二线青岛一直维持的是三线城市的收入,青岛因此也成为中国大陆境内房价收入比最高城市。

9,郑州。

河南省会。整体经济实力河南弱于河北,但郑州强于石家庄。郑州2010年年4月房价过6000,年底上7000没什么问题,顶级楼盘直上2万,2014年-2015年的某个时刻均价破万,从此加入万元城市行列。省内其他城市价格都不高,以洛阳为参照,相当于房价第二城市,2011-2013一直在5000徘徊,2015年不超八千。其余城市2011年新楼盘均价在3000的很多,未来几年5000以下的仍然会普遍,属于中部价格洼地,除郑州洛阳外,房价不算虚高。当然这个也取决于河南各个地方"我们公司"的创收进程,河南省正在大力到沿海招商引资,炒地皮的游戏也即将上演,大家拭目以待。

10,上海。

华东地区的特大型城市,一线城市的风向标,国家名义上的金融和贸易中心。2004年初房价超过北京,2004年底均价过万超过深圳,房价当时全国第一,历经2次调控之后于2007年10月达到前一个峰值18000元,金融危机期间最低值在14800,仅维持2周,2009年8月中旬再次超过1万8,2009年底均价19200,2010年10月峰值远超前一个达到24200元,此后三个月在23000上下徘徊,2011年第一周均价为22800元。

基于如下两个形同虚设的前提:1)上海2010年10月份的“限购令”是针对所有中国大陆居民在2010年10月份后只能在上海再购买一套房产;2)上海房产税将在2011年初推出,只针对新房征收,税率不超1%,我们可以判断一旦2011年第一季度央行没有再次加息,上海房价将会爆发式增长,至2011年底突破26000元。然后无论加息与否,2012年将必定突破3万,2015年底前峰值过4万逼近5万,略低于首都北京,仍然是全国第二高房价。二三线城市虽然5年内被大批资金疯狂炒作,但其房价依然望北京上海项背。其间上海的地王和新的顶级楼盘将在"会"中国馆的附近出现,在"会"园区拆掉的外国展馆所在土地上楼板价过10万预售价格突破20万的天价楼盘很快会出现。在远郊,特别是上海唯一的高地佘山一带,别墅的单价在2015年将以30万/平方米以上的价格销售。全国70%是山地,但是上海没有山,只要是个土丘都会被当成山,全国山区一辈子收入也不超过30万的老百姓不知看到上海“山”上30万一平方的房子做什感想。

 11,重庆。

直辖市,房价一直低于兄弟城市成都,3500万人的直辖市,打黑打非,沸沸扬扬。2008年房价均价3500,2009年均价4700,2010年均价6200,2011年初实时价格6700元/平方。

预计2011年底会在7800左右,不到8千,随着高端房产税收的推出,均价会徘徊一段时间,缓慢上涨,2012年均价9100的样子,此时非高端也就是保有税之外的普通房销售将异常火爆,导致普通商品房价格高昂,在2015年上1万5,已经与届时的成都不相上下。

12,成都。

天府之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腹地广阔,四川盆地的经济翘楚。2007年房产均价一度破8千,2008年末金融危机最盛时候均价降至5800,2010年初恢复到8千,此后两次宏观调控价格停止过快上涨,至2011年初实时均价在8500元左右。

2011年最高峰值将在9000上下,2013年破万,并在2014年被重庆价格超越,2015年均价在1万3-1万4区间。

13,西安。

房价起点不高,发展异常迅速。2007年一直维持3500的均价,2008年均价4200元,2009年末过4800,2010年净增加1500元达到6300,一年增幅已达32%,为西部城市之首。但经济非厚积薄发,经济基础后劲不足。

预测2011年底均价接近7千,此后速度放缓,2013年近万,2015年在1万3以下,低于成渝。

14,武汉。

武汉号称中国的正中心,最适合做首都,巴望了几十年一直未能如愿。武汉三镇,只能用大字来形容。身处地理中心,东南西北的风气和习性都各占一点,民风淳朴率意,口直心快,经济方面轻重工业各占一半,城区规划格局无序,高楼民房小山城中村比邻,偌大一个武汉也是全国最有“大杂烩”意味的城市,城中有村,村中有城。这样的特殊状况自然让武汉有其特殊性,城镇间或的布局其特点就是地方大,好卖地,有的是土地。因此武汉地王不多,楼板价不高,但每年"我们公司"卖地所得很多,最近几年都占当地财政收入的70%以上。

武汉房价一直不瘟不火,2007年下半年曾经突破5千,随后2009年初再次破5千,2009年以5500收官,2010年开始给力上涨,2010年底交出7000每平方的答卷。单价在中西部城市中仅次于成都排名第二。

预测武汉房价循序渐进上升,由于土地供应相对充足,所以步伐相对稳定,2012年初会触及8500,2013年突破标志性的1万块,之后几年会一直在12000上下波动。武汉的万元台阶对于全国来说,将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这全国100个重点监测城市过半进入万元房价,包括沿海所有大城市以及百强县加上中西部的重点城市,这意味着,中国万元房价那个时候真正来到。

15,长沙。

长沙是个省会城市的例外,在所有省会城市中长沙将一直维持较低的房产价格。从2007年3500左右的价格到2009年底的4500,此后在5000上下盘整一年之久,在直到2011年的头2个星期才小阳春了一把,均价超过5600。综合考虑长沙地方"我们公司"的精力主次依次为第三产业,工业,农业,然后才是房地产业,而且在地方"我们公司"的大力培育下,供地供楼充足,楼市买卖均衡,良性发展,居者有其屋。所以在直到2015年的楼市盛宴中,长沙是唯一不过万的省会城市,堪称为民牟利的楷模。其他湖南省内城市参照长沙,房价皆理性,实体经济将异常活跃,所以湖南省的经济实力此后数年会突飞猛进。

16,南京。

江苏省会,在省内13个城市中经济实力中排名第三,人均收入第四,地处江苏安徽交界处,长三角人才物资集散地。

南京早在1999年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经营城市”概念的地方,也就是将城市作为一个企业来经营。运作经营企业,追求的就是快速发展的营业额以及超额或者较高的利润,而地方"我们公司"参与买卖的主要方式就是卖地,所以在卖地以及炒作欠优土地并高价卖出这个方面,南京是全中国的鼻祖。早在2001年南京的房价就全国排名第四,紧次于深京沪。并且在2002年依靠房产的快速阔张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南京的经济总量也在省内一举超越苏南小虎常州成为省内第三。总结下南京房价的历史,2007年突破8500,此后长达近3年直到2010年初,南京的房价一直在9000的高位盘整,先后被其他学会经营城市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超越,在2010年全年中,南京房价再次给力,从9000一举跃升至14000,年涨幅接近60%,一举超越大连,天津,青岛,广州,福州,直逼深圳,收复“失地”,也一直维持着江苏省内房价第一的头衔。省内其他城市纷纷仿效,以徐州扬州南通泰州等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之心拳拳的城市为最盛,这几个城市2010年房价均有大幅上涨,城市各地小区建设全面开花,要想经济爆发式增长唯有用房产来填补工业以及服务业的相对不足,2010年涨幅最高者以扬州为最,涨幅超过100%,单价以南通为高,不仅接近万元,而且2010年拍出的土地案例楼板价超越1万的也比比皆是,2年后新开楼盘必上2万才能赚钱。虽然房价总体向上,但我们这里预测2011年至2013年房价有可能小幅下降的城市将包括南通和徐州,至少会原地踏步2-3年。

回到省会南京,着眼于未来几年南京的经济基础以及民生状况,实难支撑如此之高房价,南京的房价收入比也为全国第二仅次于青岛。我们预测南京房价2011年底不会超过1万5,2012年-2014年激烈震荡,最终在2015年才突破2万,当时排名再次回落到全国10名左右。

17,苏州。

江苏省内经济最强市,人口820万,经济总量全国排名第五,在可预测的未来10年内,经济总量和富裕程度皆会超越广州深圳北京,全国排名第二。民资国资外资三分天下,今后中国制造的核心代表,全国打工者天堂,非户籍人口2011年将突破1000万。

苏州房价一直不高,炒作资金不多进入实业的尤其是工业的资金比例很高,老城区限制高楼建设,园区住房公积金奇高的比例将会在2011年渐进结束,新区发展日臻完善,所辖昆山常熟吴江张家港太仓皆为全国百强县前十,城乡一体化。总结下苏州的房价历史,2007年接近8000,2009年10月突破8500,2010年12个月一直在9500-10000元之间冲突,2011年初正式过万。

苏州的房价事实上一直低于其经济水平,这跟当地资金去向有关,也跟其2大园区5大辖下县级市过强有关。我们预测2012年初辖下5县城除太仓外全部房价过万,苏州整体房价2011年将破12000,2012年接近15000,并在2013年超越省会南京接近2万均价,至2015年房价在2万5一线波动上涨。此预测除了考虑苏州经济未来强劲的发展,也考虑到高铁等交通设施拉近与一线城市的距离,更考虑了1000万打工人员在苏州置业安家的需求。

18,无锡。

苏锡常原为江苏苏南三虎的总称,其三市富裕程度和经济总量一直占省内全部13城市总量的一半强,可见其经济优势。无锡在其中,俗称“小上海”,人均收入至2007年被苏州超越,省内排名第二。

房价大体温和,2009年均价刚好过6千,2010年底均价7500,经济总量一直高于南京杭州宁波,位列长三角第三。房价在省内排名6-7名,炒地炒房之风远逊于其他省内苏中苏北城市,要说房价洼地,中国整个从北往南沿海发达城市中无锡与其旁边的常州成为不折不扣的洼地,主要跟小富即安以及当地民生住房开展较早有关,关于常州的文章已经提及,不再赘述。未来5年无锡均价将在下属县城江阴的以及新区建设的拉动下渐进发展,2011年在8200一线,2012年过9000,直至2015年大致在15000元强,低于南京。

19,杭州。

中国民营经济大本营浙江省的首府,浙北地区的经济核心,房价一直较高,2007年最高曾达14000元,金融危机期间降至11500,2009年以17000收官,2010年末突破2万1。

杭州在省内独享各种政策与经济优惠,杭州的民营资本一半以上靠地方集体企业改制而成,与上海历史渊源联系密切且有独自全国推销的能力,又占据西湖旅游得天独厚。但本省温台资本一般不与其为伍,直接投资上海全国或者海外,一般不在杭州投资,除非部分就业置业者。但是杭州本身民营自有资金充裕,房产投资一直居高不下,早在1998年就打出“住在杭州”的口号,吸引民间富豪在“西湖边安家”。因此房价也一度超过上海,独冠长三角,时值2011年初仍然以21000元的高位胜过南京宁波苏州等经济实力可以互比的周边城市。

这里预测杭州房价2011年铁定超过2万2,2012年接近2万5,2013年破三万,2015年突破4万接近上海。

20,宁波。

宁波经济自成一体,小家电化工机械制造港口经济发展迅速,自筹资金建跨海大桥直通上海,其民营资本之实力和雄心可见一斑。宁波是浙江经济的第三个个派系,不同于温台和浙北,宁波经济以本地出口企业转型加上绍兴投资客为主的转型内资为主,更以跟上海的血缘关系见长。

宁波的房价从几年前雅戈尔转型开始,房产进入加速发展期,高档楼盘,商住楼,城郊小区,乡镇工业园,别墅度风景区,错落有致,工业支撑雄厚。2008年7千的房价给了宁波突飞猛进的后发优势,2009年1月一举突破万元大关,2010年5月突破1万5,2010年仍然以1万5收官,2011年初立即上1万6.

综合宁波的区位发展以及整体房产布局规划,我们预测宁波2011年突破均价1万6,2012年过1万8,并在2015年达到25000左右,在长三角与苏州一起并驾齐驱紧次于上海和杭州,高过南京。

21,温州。

炒房团的老家,2007年--2008年均价一直维持在1万5,2009年突破1万9,2009年末开始温州民营资本部分撤回老家置业投资,2010年第一季度短短三个月间,温州房价从1万9直上2万5,增幅31%以上,并在2010年底以高过2万8的均价结束全年。

自古资金跟人一样不会忘本,在将老家的房子吵到接近3万的情况下,温州民营资本应该可以歇一歇了。我们预计温州房价2011年过3万没有悬念,大量资本还是会外出或者留在外面投资,至2015年前温州房价在自然增值和部分投资的情况下均价破4万不到5万,与当时上海的价格不相上下。但是温州本地的百姓生活较苦,大部分人并不是“老板”,而且当地所有县级市的楼板价全部过2万,有点吓人。

22,福州。

福建因福州而有名有福,省会福州房价在省内很高,略低于厦门,远高于泉州。

占了沿海发达省的头衔,经济实力较江浙以及南部近邻广东偏弱,但房价不甘人后。福州2008年房价均价7500,2009年以9000结束,两次调控,仍然再增1500多,均价逼近1万1。

预计福州房价将循序渐进上涨,2011年底接近11800,2012年1万3,此后连绵,最终2015年在2万档口徘徊,仍然低于厦门。

23,厦门。

福建经济的标杆,房价亦当仁不让。

厦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09年房价首次站上1万1大关,随后在2010年2次最严房产调控中大幅起落。当地二套房标准严格执行"我们单位"指示,手续极其复杂,限购令严格执行,周边投资客望而却步,使得出现高房价中能淘房,房价不高总价高的怪状。2010年底刚需再次发力,直将房价推向13000有史以来的高点。

预测厦门房价在2011年某个时刻逼近14000,新的顶级楼盘价格直达5万,并于2012年均价突破1万5,2013-2014年在全省率先突破2万关口,此后数年一直在21000-24000区间不断波动。

24,深圳。

改革开放的摇篮,新时代以及中国知本经济的象征。早在2003年之前一直是中国房价以及人均收入的第一排头兵。深圳每5年掀起一次移民和打工潮,时值2007年10月房价达到第一个高点1万3,金融危机期间下跌幅度之大,低迷的成交量使得房价直降到9千元,2009年春天开始再次飙升,来年2010年3月末直达1万5,跨过前一个高点。并于2010年4月30天期间达到19300的高峰,此后回落至最低1万7,时间为2010年5月中旬,此后匍匐前进,每两个月上升1千至2010年底以2万6百收官。

预测深圳房价在2011年波动于2万—2万2之间,2012年关内关外壁垒可能彻底打破,关外入市楼盘放量,但均价依旧上涨,接近2万5,2013-2014年某个时刻突破3万,并确定2015年大致3万5的房价,当时排名珠三角最高,全国一线城市中第三。

25,广州。

华南工业重镇,当仁不让全国第三大一线城市,布局上吞江达海,气势如虹,经济总量有超越北京之势,直逼上海。

广州房价并不高,一直低于深圳,在2007年高点达到8500之后直到2009年10月才突破前一个高点,2010年3月达到11500元,第二个高点在2010年7月,单价13200,2010年12月接近1万4,正式告别万元以下房价。

对于广州的预测,2011年上可探到1万5,2012年1万8,2013-2014年,2万元时代到来,并于2015年确定2万5—2万8之间的历史区位。期间由于广州大广州概念的出现,城区规模急遽扩大,城郊的新开发小区拔地而起,大量新盘入市,使得房价缓慢上涨,在所有大城市中房价显得更加合理。

 26,三亚。

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在2009年底2010年初让三亚的房价平步青云。这里也是中国上一次地产泡沫的策源地。三亚的房价与其他地方比较有一个不同点,它完全不是靠自有资金支撑也不是主要靠当地"我们公司"炒地而来,几乎一夜之间全部靠外省市投机炒作资金蜂拥入驻而成就。落后的经济现状与腹地使得高房价完全不牢靠。国家并不是为了炒作,而是有让海南成为吸引大批流动性并将资金锁在海岛上的嫌疑。

三亚的房产价格从五千以下一个月之内直达2万,并在2010年一直在1万5和2万1之间大幅波动,一旦国家不设约束机制,形势不对大笔资金撤离,三亚将第二次成为实验石。

因此三亚今后五年的房价趋势比较难判断,我们这里预测其房价会不断在1万7和3万之间大幅跳跃式波动

年天然气供需形势分析

煤炭价格小幅下跌,煤炭450元/吨——550元/吨。

截止2019年11月29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557元、499元和448元,比11月1日分别回落8元、6元和5元。

扩展资料

原煤生产稳步增长,煤炭进口增速放缓

11月份,原煤产量3.3亿吨,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114万吨,环比增加66万吨。1—11月份,原煤产量34.1亿吨,同比增长4.5%。

11月份,煤炭进口2078万吨,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1—11月份,煤炭进口2.99亿吨,同比增长10.2%。

11月份,原油生产1570万吨,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2.3万吨,环比增加0.3万吨。1—11月份,原油生产17495万吨,同比增长1.0%。

11月份,原油进口4574万吨,比上月增加23万吨,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月回落10.4个百分点。1—11月份,原油进口46188万吨,同比增长10.5%。

1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升。11月29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64.5美元/桶,比10月31日提高5.2美元。

人民网-2019年11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如何看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经济走势

一、国内外状况

(一)世界天然气状况

截至2009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87.49万亿立方米(表1),比上年增长1.0%。按当前开水平,世界天然气剩余储量可供开年限为62.8年。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按地区来说,中东是世界上天然气最丰富的地区,拥有76.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40.6%。从国度来看,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4.3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23.7%,居世界第一位;伊朗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9.6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15.8%,居第二位;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为25.3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3.5%,排名第三位。以上三国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53.0%(图1)。同时,根据2009年度各国生产量计算,俄罗斯的剩余可年限为84.1年,是主要天然气国中剩余可年限最长的。已有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天然气储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不大,近10年的平均年增幅不超过3.0%。

图1 2009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可储量分布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天然气储量分布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7

(二)我国天然气状况

截至2009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储量为3.7万亿立方米(其中,剩余经济可储量为2.8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8%。天然气出量840.7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3861.6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主要来源于中石油长庆苏里格(1127亿立方米)、中石油塔里木塔中Ⅰ号(888亿立方米)、中石油西南合川(501亿立方米)、中石化西南新场(484亿立方米)、中海油深圳荔湾3-1(344亿立方米)和中石化华北公司大牛地(111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储量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态势,2009年度比上年增长8.8%。但我国天然气储量具有分布不均匀、品质不理想的特点,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表2;图2)。

2009年度全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研究

图2 2009年我国天然气剩余经济可储量分布

表2 2009年我国天然气储量分布单位:亿立方米

图3 2000~2009年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储量变化

我国天然气开发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天然气的勘探投入逐年增加,并不断发现新的储量,2009年天然气剩余技术可储量比上年增长8.8%(图3)。从现有的情况看,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天然气的储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我国天然气的勘查程度低,还有很大的勘查前景;另一方面,我国能源需求的潜力巨大,而且在油气体系内部,石油缺口大,天然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口,同时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其本身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天然气生产状况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出现下降趋势,总产量约为2.99万亿立方米,同比减少2.4%。美国和俄罗斯仍然是主要天然气生产国,2009年两国的天然气产量占世界总量的37.5%。但俄罗斯在2009年度的产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高达12.3%,而美国仍有3.3%的上涨幅度。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是天然气输出大户,境外需求占其总需求的比重较大,因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境外需求乏力,导致国内产量下滑。而美国的天然气供应部分需要依靠进口,所以国内天然气产量受影响较小。另外,在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国家是伊朗和卡塔尔,分别达到12.8%和16.0%(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天然气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

从区域上看,中东和亚太地区仍为主要增长区域,2009年度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达到40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5%;亚太地区产量为438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2%,增长点主要来源于印度和澳大利亚,两国分别增长28.9%和11.0%。

(二)我国天然气生产状况

我国天然气产量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头,2009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830亿立方米(表4;图4),同比增长7.7%。从地区分布看,我国天然气产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数据显示,中国石油集团的长庆、塔里木和西南三大气田(企业)为天然气主要供应地,合计占全国总量的62.7%,而且国内天然气产量80%以上集中在中国石油集团,2009年度中国石油集团天然气产量共有683.2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7%。另外,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各有83.28亿立方米和74.77亿立方米的产量。

表4 2004~2009年我国天然气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注:“全国合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略有出入。

图4 2000~2009年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变化

从近几年天然气产量增长趋势看,我国各地区表现不一。在2009年,三大产地之一的长庆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增长31.8%,连续几年保持高增长态势;另外塔里木气田也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但2009年的增长幅度放缓,只有4.1%;排名第三位的西南气田,近几年产量基本保持稳定,2009年有小幅增长(1.3%)。而其他生产地区产量相对较小,部分气田(企业)已呈逐年减产的态势。从全国的产量变化趋势上观察,近几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增幅在逐年放缓,已从2005年的21.9%下降到2009年的7.71%。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天然气消费状况

200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9404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3%。在此前的2001~2008年中,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保持增长的态势,平均增幅2.78%。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仍为美国,2009年消费天然气6466亿立方米,比上年略有下降。俄罗斯作为天然气生产大国,其本国消费也有3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排名第三位的国家是伊朗,2009年消费量为1317亿立方米,增长幅度较大,达10.4%(表5)。

表5 近年世界天然气消费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

从区域上看,欧亚大陆和北美是全球两个主要天然气消费地区,2009年各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5.9%和27.8%。但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比上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6.8%和1.2%)。而亚太和中东地区仍保持增长势头,比上年分别增长了3.4%和4.4%。

(二)我国天然气消费状况

2009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874亿立方米,增长8.3%。加上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健的步伐,能源消费需求也将不断攀升,作为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消费量也将进一步增加。“九五”期间,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量是101.7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9.57%;“十五”期间消费增长量已高达246.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高达12.91%。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占全部消费量的65.4%,这个巨大的消费量主要由其下的制造行业产生,达到337.92亿立方米。其次是掘业,达到109.67亿立方米,但从发展趋势看,掘业在消费中所占比重已在减少。除工业部门外,生活消费领域也有170.12亿立方米的消费量,同比出现很大幅度增长(27.54%)(表6)。从天然气消费领域的比重上分析得出,除建筑业消费比重在降低,其他领域的消费量都在增长。从消费地区结构上看,我国天然气消费以产地消费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即四川、黑龙江、辽宁、新疆,占全国消费量的80%以上。目前,随着管道建设的开展,北京、天津、重庆、成都、沈阳、郑州和西安等许多大中城市都用上了管道天然气。

表6 2003~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单位: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8

人均消费量稳步提高,但消费量依然很少,2008年,人均消费量为12.8立方米(中国统计年鉴),比上年增长17.43%。同时,我国天然气总消费量在世界上所占份额也很少,与我国众多的人口极不相称。2009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占世界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0%(BP数据),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天然气贸易状况

2009年,全球天然气贸易创历史新高,贸易总量高达8765.4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分别为6337.7亿立方米和2427.7亿立方米。LNG贸易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亚洲增长潜力最大,贸易量达1522.7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贸易依然以欧洲地区为主,2009年其贸易量为4443.8亿立方米,占管道天然气贸易总量的70.1%。

2009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排名世界前三位的LNG进口国日本、韩国和西班牙,贸易量都有6.0%左右的下降幅度,但其合计进口量仍超过全球进口总量的60%。美国经过2008年的低谷后,LNG进口量开始回升。增长势头较好的国家是印度、中国和英国,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近年对外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有增长的势头;英国作为西欧大经济体,国内能源供应不足,能源进口的压力长期存在,发展LNG进口可能是其一个重要选择(表7)。

表7 2004~2009年世界LNG主要进口/入境国家和地区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2010

在管道天然气贸易进口方面,2009年进口量最多的是美国、德国和意大利,分别达到930.3亿立方米、888.2亿立方米和664.1亿立方米,三个国家合计占全球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的39%。另外,法国、俄罗斯和英国都有300亿立方米以上的进口量。年度增幅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和阿联酋,分别达到24.8%和12.0%。在2009年,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国家是美国、意大利、英国、土耳其和比利时,降幅都在10%以上,其中,比利时下降幅度高达17.8%(表8)。

表8 2004~2009年世界管道天然气主要进口国家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2010

管道天然气出口方面,俄罗斯依然是最大的出口国,在2009年达到176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3%,占管道天然气出口总量的27.8%。其次是挪威和加拿大,分别有957.2亿立方米和922.4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加拿大近年来出口量一直在1000亿立方米左右,2009年比上年下降10.6%。而挪威的出口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另外,2009年荷兰、阿尔及利亚和美国分别有496.7亿立方米、317.7亿立方米和294.6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分别排在世界的第五、第六、第七位。土库曼斯坦正在实施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出口势头发展较好,在2009年度管道天然气出口已达到167.3亿立方米,增幅较大(表9)。

在LNG出口方面,2009年全球出口总量是2427.7亿立方米,与管道天然气出口趋势一样,LNG的全球出口量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年度增幅达7.2%。在2009年世界LNG出口中,卡塔尔的出口量最大,达到494.4亿立方米,增幅也最大,高达24.6%。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LNG出口量分别达到295.3亿立方米和260.0亿立方米,分别居二、三位,但是从出口发展趋势看,两国未来增长空间较小,印度尼西亚基本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LNG出口国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尼日利亚,降幅高达22.2%(表10)。

表9 2004~2009年世界管道天然气主要出口国家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2010

表10 近年世界LNG主要出口国家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2010

(二)国内天然气进出口贸易状况

2009年,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简称液化石油气,下同)进口量达969万吨,比2008年增长63.0%;进口金额为约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减去出口317万吨,2009年我国液化石油气净进口652万吨。我国石油气主要以进口为主,在近十几年,只有19年出现了净进负值,主要是由于1996年经济泡沫的影响,此后几年中净进口量总体上保持增长的势头(表11)。近几年我国LNG进口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2006年我国首批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进入广东省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2007年广东LNG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年我国进口LNG291万吨,是2006年进口量的3倍多,其中248万吨为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项目的长期合同供货,约占进口总量的85%,平均价格为206.16美元/吨。2009年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553万吨,同比增长65.8%,进口金额为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38.2%。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中有49%来自进口,其中39%将来自液化天然气进口,10%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管道天然气进口。

出口方面,2009年,我国天然气出口232.5万吨,比上年下降1.1%,出口金额近5亿美元,同比增长4.3%。

表11 2006~2009年我国石油气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6~2009从进口国度上看,我国2009年石油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是澳大利亚、伊朗、卡塔尔、马来西亚和阿联酋,从以上5个国家进口的量占进口总量的77.5%(表12);澳大利亚是我国石油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进口量达到38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9.7%,比上年增长36.0%;卡塔尔是我国石油气进口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2009年的进口量比上年增长323%;俄罗斯则实现了零的突破,未来增长潜力较大;科威特则出现逐年下降的态势,2009年从其进口26万吨,比上年减少49.0%。

从进口的区域看,除了澳大利亚这个最大进口源以外,其他具有重要地位的进口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和非洲的阿尔及利亚等地,亚洲的主要进口对象为印度尼西亚。从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上评估,澳大利亚所占比例过重,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其他地区的进口量,以降低对外进口集中度,降低供应风险。根据目前的进口区域分布情况,我国应加强与这些地区的政治外交,扩大与中东和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并结合国内LNG接收站的建设发展,逐步分散进口区域,降低风险。

表12 2006~2009年我国石油气进口主要来源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6~2009

五、天然气价格走势分析

1990~2009年,世界LNG价格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图5)。2008年,国际天然气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天然气贸易受到冲击,价格回落,回归到理性水平。以日本LNG到岸价格为例,2009年为9.0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未来LNG进口价格将会保持增长势头。

图5 ~2009年日本LNG到岸价格

2009年,管道天然气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全球四大天然气交易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其交易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加拿大的亚伯达和美国的亨利中心价格下降幅度最大,基本回到2003年的水平。相比之下,欧盟的到岸价格下降幅度稍小些,主要是因为欧盟地区是天然气进口大户,缺口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基本面(图6)。

图6 ~2009年世界天然气价格

我国天然气行业现行的定价政策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随着天然气行业的不断发展,根据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现状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定价政策几经调整,基本呈现出在监管下市场定价的基本特征,从考虑天然气生产企业成本水平,又适当考虑市场用户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我国天然气行业现行定价政策被概括表述为: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适当考虑市场需求的定价方法,出厂价为定价,天然气管道输送价格为指导价并取老线老价、新线新价的定价政策。为了改变现有价格体系,已着手开展天然气定价改革,改革方向是与国际接轨。

六、结论

(一)世界天然气供需趋势

世界天然气的供应,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基本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不断增加,又给天然气供应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1990年,世界天然气供应量只有19918亿立方米,到2008年供应量已达到30607亿立方米,增长53.7%,虽然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供应量有所下滑,但未来仍呈增长态势。同时,在当前石油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促使天然气在21世纪充当重要能源角色,使其供应量持续增长。

在需求方面,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天然气因其具有洁净、环保等优势,需求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成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角色。199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只有19817亿立方米,到2009年已达到29403亿立方米。

在供需平衡上,天然气一直较为平衡,例如,2009年世界天然气有466亿立方米富余量。预计未来几年内,天然气的供需依然能保持平衡。

(二)我国天然气供需趋势

近几年,我国天然气的供应能力有所加强,天然气的生产量和进口量都在不断增加,2001~2009年,供应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3.34%,增长势头较好。在需求方面,我国天然气近几年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2001~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24%,2009年达到880亿立方米。

从近10年的进出口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气净进口量在不断扩大,进口方式有了扩充,特别是LNG进口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LNG进口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与境外合作进入新的阶段,2009年度我国LNG进口553万吨,同比增长65.8%。管道天然气进口也取得了突破,2009年12月14日,我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引自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天然气将达30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消费区域继续扩大。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长度达3.8万千米,初步形成了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以及陕京线、忠武线等管道为骨干,兰银线、淮武线、冀宁线为联络线的国家级基干输气管网;同时,江苏LNG和大连LNG项目进展顺利,浙江LNG项目获国家核准,进口LNG不断落实,形成了天然气供应的新格局,天然气消费市场扩展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从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看,我国天然气依靠本国生产供应的压力较大,必须结合进口及境外开等方式,来保障我国天然气的供应平衡与市场稳定。从进口的源头与方式上看,我国在近几年有了新的突破,管道进口方面,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有了新的协议与合作,LNG进口方面,沿海地区接收站点建设步伐较快,发展势头良好,相信在未来的能源供应格局上可以起到促进全局合理化的作用,一方面拓宽沿海城市的供应方式,另一方面缓解远途管道供应的压力。

(余良晖)

重庆房价接下来的走势是什么情况?

不同经济体宏观政策在不断分化。先看发达经济体,欧元区刚刚走出危机最差的时期、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都实现互联互通,依托国际大通道、技术输出带产品输出,还有铜。提出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发展,解决他们长期悬在半空问题,会产生几万亿的GDP。将产业、安徽、浙江等省市选择62个城市(镇)于2014至2017年进行试点,2015年经济增长可能稍好于2014年,当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以后。三是沿长江经济带打造产业集群,高科技、先进制造,有以下四大方面能给2015年经济增长托底。

一、改革步伐加快,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必然引起新一轮的世界通缩。一旦通缩。比如石油我国每年进口约三亿多吨,这使得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

总之2015年,行政审批权限的取消和下放、金融体制改革,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化,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在此形势下,然后全国推广。如果试点成功并推广,经济还会增长一大块,而且这种增长是健康的,加强与亚洲周边;还有,11月22日降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工作报告又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2014年以来我国的很多措施都是定向调控,将周边的中小城市彼此相连;上游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形成以后,会出现一个更有效的城市经济发展圈,将北京和天津同周边城市连接起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汽车制造、新能源、信息,都相继取了放松的宏观政策,还有城市交通便捷体系建设等,英国、法国,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将上海与周边城市有机连接在一起;中游以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群。还有,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形势下,欧元区于1月推出欧版QE,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表现为“放松”。再看日本,在2014年4月提高消费税后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萎缩,2015年经济不会好于2014年。

三,这些建设都需要巨量投资、通讯、水电网管设施。本届积极推进发展模式创新,通过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将城乡、产业,并于2015年年中可能开启加息窗口,为了刺激经济,实现预期通胀和增长目标,将在宏观政策上继续实行超宽松量化货币政策、新型城镇化试点改革,从海上打通贸易通道、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将从过去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转向以资本。这些都会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四、今年中央会继续强化实施微刺激的宏观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宏观政策上也表现为“放松”。在这次危机中。还有我国已经建立丝路基金,注资400亿美元、区域、城乡串联起来发展能产生联动效应,会带来1+1>2的效果、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党的三中全会提出336项改革措施,四中全会提出190项改革措施,这是一个战略转型,如果做好了,会把中国带向一个新的时代。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个亿,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这对当前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有利有弊

先从有利的方面看,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例如9月30日放松第二套房的房贷政策,70个城市66个城市相继取消商品房限购;10月到11月,国家批复30项铁路和机场建设项目合计9000多亿元,加上特高压和港口项目投资超一万亿,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利有弊,这都是创新思维,私人消费抬头、制造业回流、失业率下降等都使经济向好,如果价格降一半。但美国2014年11月宣布退出QE、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困难群体安居乐业问题,也可产生上万亿的GDP,第三是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个亿,宏观政策总体趋势表现为“收缩”。但是阿根廷。打造长江经济带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沿长江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实施新“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向西建设陆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可称“路丝”,黄金水道建设,高效铁路体系建设、生物等产业集群等发展兴起,必将推动这个区域的快速发展。

第三,简称“海丝”,以重点港口为节点。

第二,打造长江经济带,今年要开好局。发达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的收和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结构性调控,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对中国产品出口将形成严重需求约束。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新视野和新战略。这会给中国带来一片新天地。这严重抑制了中国的出口,也能带来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便捷公路体系建设,发达的航空体系建设,油气能源管网体系建设,由于美国是世界超大经济体,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放松带来的影响、黄金、铁矿石、大豆棉花等。但是。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在总量方面,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向中位转换;在结构方面,中国再想像过去一样靠高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不足以抵消美国在宏观政策上收缩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再看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是表现相对较好的两个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目前为了应对经济形势变化,打造长江经济带。二是沿长江经济带培育几个城市群、委内瑞拉、巴西今年,改革力度加大,能释放一些体制改革红利,可促进经济增长。比如、欧洲、非洲等经济联系,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有利于经济增长,我们进口原油会节省一千亿美元左右,当然这是理想状态、韩国等50多国都愿意成为创始成员国,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户籍制度改革等,都会为今年中国经济托底。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得过大,但是2015年欧元区债务恶化不会明显缓解,通货紧缩将会持续,对其他货币明显升值、区域串联起来,即串联式发展经济,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移问题。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在北京、江苏、俄罗斯等经济体。去年以来美元坚挺回流、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近期重点建设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63.64万亿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再扩大投资规模将受到空间限制。

第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三个亿的人口问题,加在一块526项改革,每年分解80多项。如果2015年按预期完成改革任务,必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又如,上述四大方面的因素,面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实现欧亚一体化;向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经济保持在预期区间。

但是有以下几大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会构成较大下行压力。一是长期因素,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20多个国家开始竞争性货币贬值,都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红利。

二、从经济结构调整上挖掘增长潜力。我国的投资规模已经51万亿,即协同发展,特别是各种改革试点的推进产生的示范效应,对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降低成本有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12月28日央行378号文将同业存款纳存,今年2月5日实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可释放约9000亿货币,3月1日起又下调存利息。总的来说。比如建亚投行,中国出五百亿美元,再继续刺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也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强烈约束。由于传统劳密型产业长期过剩,新兴产业成长缓慢,结构调整将面临剧烈阵痛。在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首先要淘汰或转移,这会使依靠该行业营生的人群受到冲击,而另外一部分人通过创新又会获益。因此,本阶段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比如网络销售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是消费增长缓慢。我国需求结构转换已经传出好消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资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苗头。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重明显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当前我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压缩“三公”消费之后,私人消费没有及时补上,造成总消费增长缓慢。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

三是落后产能淘汰后,接续产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从生产投资看,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落后产能是污染、不好的GDP,当这些产业被淘汰以后,绿色的、有质量的GDP没上来,最后经济增长必定要下滑。因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快变量,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快慢之间必有一段空档期,在空档期缺乏接续产业条件下,工业投资增长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就不会太快。

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因素,当前和今后形势判断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主要是总需求回升缓慢,解决需求不足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今后,在微刺激和投资拉动下,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会向好,但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难有明显回升,消费继续呈现低缓增长趋势,出口增长会延续低速状态,经济增长仍面临不小的压力,预计全年增长率会低于2014年。

为了稳增长,防止经济增长过大偏离预期目标,今后我国的宏观政策方向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强化微刺激力度,加大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

在今后三个季度,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一方面用于新型城镇化和三大战略部署方面的投资,一方面用于能刺激和改善消费侧方面的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同时,还应从财政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继续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贫困人群的援助力度,解决这些人群住房、就业、上学、看病、养老等基本需求问题。另外,财税政策要在减法上做文章,例如降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消费税,增加家电甚至家具更新消费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二是实施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更大地发挥货币政策力量,推动稳定经济增长。运用有效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和信贷供给,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增加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的信贷规模,解决他们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可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利率,向市场适度增加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可继续放宽金融市场进入门槛,允许并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建立民营金融机构,从制度上扩大金融供给。

三是加快改革落实工作,选择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结构转型的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优先、重点推进,比如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行政审批权限、垄断行业限制、土地矿产能源等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也分化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带来不同挑战,二是棚户区改造一个亿人口,促进一亿人居住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谈谈你对中国2009和2010年经济的回顾和展望

对于重庆房价未来走势,可以说在今年争议非常大,因为重庆房产经历了一个特别大的涨幅期。那么针对重庆购房者关心的问题,那就是重庆房价到底怎么走?到底该不该买房?目前我的结论是接下来重庆的房价走势应该是稳中有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根据地产数据统计来看,重庆在11月份二手房房价环比上涨0.7%,对比去年同期而已几乎上涨10%,10%是一个很大的比例,新房在11月份可以说环比下降2%左右,但是重庆新房市场在今年有一个现象很多购房者并没有注意到从月份来看,有一个规律这个上涨,下个月就下跌,也就是从整体上看新房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二手房市场目前基本价格都是在往上的,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房价每年上涨在5%到8%是一个比较正常过程,打个比方,今年房价是10000,那么明年房价上涨5%到8%是多少呢?10500到10800,可我们实际上涨速度基本超越很多很多的,而且就算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去年买个100个平米,价格在100万,那么在今年是多少,105万到108万,也就是你的收入是肯定比不过房价的,如果按照我推断这个比例来计算,首付基本也是上涨,不要看首付和去年比较起来差距不大,但是这个房价一直都在往上的,你等的时间越长,你距离首付差异也越大

第二,重庆低房价这个态势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看到,而且随着我们城市集展,在中西部地区,成都,重庆,武汉是三座明星城市,而这三座明星城市中,重庆房价是最低的,但是重庆产业在不断更新和升级,而且重庆近来对于人才引进力度非常大,流入人口逐年在增加的,那么在这个态势,重庆房价基本可以说往上,因为对于房价而言,每个人看法不一样,刚需一族是以他们收入来衡量房价,但是中高端,又是以他们收入来衡量房价的话,重庆房价是非常低的,而且近年来越来越中高端收入人群开始进入重庆工作,这对房价拉动有明显拉升作用的

第三,每一代对于房子的选择和追求也是不一样的,原来是楼梯房,现在电梯房,再后面是小区环境,但是在互联网家时代到来,小区整个生态又在发生变化。也就是以前小区都在逐渐变老,不符合我们当下年轻一代选择,说简单一点,那就是我们还需要修更多的房子才能满足新一代购房者的需求。而且重庆现在高端楼盘价格还是非常高,可实际上卖的速度非常快,也就说我们可以看到重庆楼市改善一族强大的购买力,市区大平层兴起,说明重庆改善一族对于改善当前居住品质有迫切的渴望,那么有如此多购房者,重庆怎么可能下降呢?

第四,重庆的发展前景与其关注房价涨跌不如分析城市的发展前景,城市发展是根本,发展好了房价自然不低。我看好中西部的准一线城市(是的,本段是对城市的长期预测)。

1.东部大城市房价暴涨对重庆、成都、武汉这些中西部城市是一个利好,这样走出高校的90后会有更多人选择来这些中西部准一线城市发展,而且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属于把我们80后拍到沙滩上的新一代加强版人才,这也为中西部特大城市带来了后发优势。

2.重庆、成都周围有上亿的人口(川+渝1.1亿,川渝云贵总计1.9亿,四省总人口是日本的1.5倍,与越泰马三国总和相当),且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适合接纳从东部转移的部分产业。成本高了自然会使部分企业迁往低成本地区,“好在”我国发展极不均衡,因而不需要全部转移到国外,可以挑一部分转到中西部。

3.美国提出重返亚太的战略,联合日本对我国海上逐步封堵。因此重启“丝绸之路”,发展陆路贸易不失为突破海上封堵的好办法。近些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都属于陆路(或陆路+海洋)贸易战略。同时陆路贸易对海洋贸易的时间优势在当今国际贸易越来越得到重视,海洋贸易未来或许会因运输时间劣势沦落为以原材料、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要内容,东部沿海港口的贸易比重可能会下降,同时陆路贸易可能会大幅提升。此外,将来陆路贸易若能兴起还可以让日韩有求于我们而不做美国鹰犬 …… 此一时彼一时,古代丝绸之路曾让关中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河西走廊亦曾繁荣过,尔后近几百年来伴随大航海时代兴起的海洋贸易让世界各大港口城市迅速崛起,那么未来的陆路贸易是不是中西部崛起的良机呢?除了最近火热的中欧贸易陆路通道,我们或许可以多关注一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西南地区对人口密集的中南半岛(缅甸泰国等)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优势真是让东部垂涎:以重庆为中心,2000km半径就可以覆盖几乎整个中南半岛以及印度半岛东北部,如果只算缅甸、孟加拉和印度东北部几个邦(而把缅甸以东归到两广的辐射范围——那里海上连接珠三角无需绕道马六甲),那么该区域人口总计超过3亿;3000km半径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印度北部、东部大片地区,覆盖人口总数超过7亿(仍然只算缅孟印)。插一句,印度+孟加拉,虽然目前好像不大起眼,将来却是一个超大级市场,而西南地区对该市场有绝对的地理优势 陆路2000公里按普速计算两天以内,3000km三天以内;高铁的话时间再减半;海上从珠三角出发绕马六甲海峡约5000公里6-7天,这还不算到港后的时间。因此对这个市场,陆路对海洋有明显优势,例如网上跨国购物可以做到像国内一样快捷。如果能打通陆路贸易通道,钱途不可估量。什么?昆明不是更近么?是的,但昆明没有水路啊。重庆可以通过水路连接长江中下游经济带,购入原材料和半成品,用较低的人力成本(相对于东部)制成高附加值成品,然后通过陆路快速运输出去,从而确保原材料运输成本最小化、劳动力成本最低化和产品占领市场的速度最大化——具备这三个优势的在整个西南地区大概只有重庆吧。渝新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是重庆对外经济的双保险,有一个兴起来就足够了。

4. 随着国力的强盛和技术的发展,如今山区的铁路公路建设成本越来越容易被接受,遇山开隧遇水架桥,西南地区交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完善,束缚西南发展的瓶颈问题将不复存在。这样西南地区的人口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将越来越凸显。西南地区的人口优势见本段第2条,地理位置优势见本段第3条,交通的完善将有助于把上述优势“变现”。

第五.重庆的GDP增长速度居全国前列:最近几年重庆GDP 经常是全国第一 这也是支撑房价继续上涨的重要内因。经济要发展 投资要拉动 ?城市要建设。都需要房价的支持、毕竟房地产行业的带动行业非常多对整体经济影响也非常大。

第六.重庆未来5年到10年。每个区的价格差距会远远大于现在。其实细心的朋友已经开始感觉出来。重庆的三北地区 去年以来的房价增幅已经远远高于了 巴南区 大渡口 等地,未来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很有可能未来 CBD 南滨北滨 ?核心区域 房价会到二三万,而三北地区 南岸 渝中大坪 等地会到15000-20000.而 鱼洞李家沱 大渡口 ?西永 茶园等非城市重点发展区域 房价很难上万。这个也很正常。看看北京上海 每个区域的房价差距也可以理解未来城市局部发展的差距和房价的差距。

第七.城市人口净流入:这个是城市发展也是房价增长的重要原因。目前北京上海的外来人口已经开始减少,不少人因为高房价等原因开始回流到二线如成都重庆等城市。所以大家也可以感觉到现在重庆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重庆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均的。总体重庆人口是在增加,但是重庆的很多区县人口却一直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周边区县 到重庆主城区来买房定居。而主城或外地去重庆区县发展的却非常少。所以人们为了更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教育 医疗等。有主城中心聚集效应。换一句话说。如果你买房一定不要在区县买。不但不能让你赚钱跑赢通胀,以为随着区县人越来越少,可能要脱手房子都找不到买家。

综合以上,个人觉得重庆的房价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下降趋势,走势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

如何看待201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 请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

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回顾及2010年展望

经济平稳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将更加平稳和平衡地增长,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好于2009年,投资贡献率则会回落,国内消费基本保持稳定。虽然明出口反弹会比较明显,但相比之前扩张周期,出口增长仍然相对疲软。促消费的相关政策还会发挥作用,消费将保持稳定。投资增速可能会从高位回落,但房地投资和出口的反弹将支持投资整体保持增长,私人部门投资将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总体来看,2010年外需和内需会更加平衡,但内需的势头仍然较外需强。物价将随着经济的复苏逐步上涨,但涨势会比较温和。

政策前瞻: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和流动性的充裕程度使得在2010年势必要调整货币政策。历史经验表明,货币政策的收紧是从加大流动性对冲力度开始,接着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最后加息和开启人民币渐进式升值。但是,如果在考虑“退出”时机的时候仍然重点关注两个指标变化:出口和通胀,那么货币政策“退出”可能就会相对滞后。在此之前,仍然倾向于用较为温和的行政手段,这或为资产价格上涨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出口的相对疲软和贸易摩擦升级会进一步增强将扩内需和拓展国内市场作为我国下一步政策重点的必要性,这将使得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状态。

2009年回顾

环境好转,但仍面临风险

2009年,世界经济在各国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开始逐步复苏,美国、欧洲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恢复正增长,日本经济在二季度走出衰退,三季度经济增速进一步增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复苏势头相对比较强劲,以致于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澳大利亚、挪威在四季度先后升息,印度也提高了流动金比率)。

美欧日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速恢复正增长

虽然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带动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大家耳熟能详的各国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政策2010年将会逐步“退出”,私人部门必须再度承担起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然而,一些关键因素将会制约发达国家特别是的私人消费增长,进而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首先是美国的财政赤字约束。经济衰退中税收收入的减少和支出的增加,使得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4万亿美元以上的创纪录水平,巨额财政赤字限制了美国继续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增长的空间。

其次,失业率和储蓄率上升的拖累。当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逐渐消失后,消费的增长将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由于美国失业率已经创下26年新高(10月份升至10.2%),而且市场普遍预计就业市场不会很快好转,失业率的高企将会制约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进而拖累消费。另外,储蓄率的回升也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内需强劲,我国经济快速复苏

2009年,中国经济复苏强度明显强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2008年四季度以来,为“保增长”而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政策收到超预期的效果,今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走势。分季度看,GDP增速在一季度触底(6.1%),二季度强劲反弹(7.9%),三季度继续上升(8.9%),四季度可能达到年内峰值(>9%)。与之相伴随的是,投资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反弹,消费保持强劲,出口止跌企稳回升,物价逐步走出通缩。

三驾马车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

今年中国经济总体呈现出加速复苏态势,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投资是2009年经济强劲复苏的主要动力。今年1—10月,投资同比增速达到33.1%,创下近1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分行业看,其主要源于三类投资:基建投资及其上游行业投资(如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民生投资(如教育、科研、卫生社保和文化),以及消费行业投资(如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医药)。当然,也有一些行业的投资增速较以往扩张周期相对低迷,比如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由低迷走向扩张,累计增速较历史同期平均水平(2004—2008年平均增速28%)并不高(1—10月增速为23.4%),对外贸易(如纺织业、通信设备、纺织服装)投资增长则刚刚出现好转,而石油、钢铁、化学纤维制造行业继续在缩减开支。

今年,国内消费增速基本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从1—10月份的数据看,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消费增速(16.4%)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15.7%)。在经济环不景气的背景下,消费增长如此强劲,刺激政策对需求的拉动可能是最主要原因。在政策刺激下,居民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着实令人鼓舞,尤其是创纪录的汽车销售量(今年前10个月汽车销售已经突破10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分类型看,除了受惠于购置税减免政策的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高速增长外,并不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的1.6升以上乘用车的销售也快速增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策刺激并非消费表现强劲的全部原因。另外,房地产销售也比预期更加强劲。1—10月,全国房地产累计销售面积增速达48.4%,再创历史新高。房地产销售的火爆带动了建材、家居等行业消费的大幅增长。

出口疲软是迄今为止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的关键因素。由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步伐相对缓慢,且力度较弱,我国出口的好转也将相对滞后。从今年的月度数据看,自3月份开始出口环比就已经出现改善,但直到近期出口增速才开始明显反弹,主要原因是海外企业开始再库存化,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大幅收窄。考虑全球经济的回暖和基数效应(去年11月份至今年上半年出口的基数较低),预计2010年上半年出口的反弹会非常明显。

2009年我国出口恢复缓慢

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物价的止跌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三季度开始逐渐收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银行信贷开始正常化,且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虽然中长期继续保持增长,以保障经济刺激中的重大项目资金供给,但贡献了1—4月份新增大部分的票据融资增速在下半年开始大幅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央行窗口指导、银监会加大信贷资金流向审查力度,要求银行严格执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的结果。第二,7月9日央行重新启动停发7个月之久的一年期央行票据,并在10月份的第二周开始在公开市场上持续地净回笼资金,以对冲流动性,这可能是央行吸纳流动性的开始。

2010年展望

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

2010年,中国经济将更加平稳和平衡地增长,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好于今年,投资贡献率会回落,消费基本保持稳定。

虽然2010年出口的反弹会比较明显,但相比其他扩张周期仍然疲软。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走出衰退,意味着我国出口将进一步好转,但从更长时间(比如半年以后)来看,出口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如美国)在经济刺激政策效应逐渐消失后增速放缓的风险。

明年促消费的相关政策还会发生作用,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今年支撑消费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明年仍会发挥作用。第一,在我国将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向民间消费转变的背景下,今年年底到期的汽车、房地产相关优惠政策获得延续,同时加大了对家电消费和农村消费的刺激力度,不排除明年有更多“促消费”政策的出台。第二,商品房销售近几个月来的高增长也将继续带动未来数月建材、家居和家电等的消费。此外,随着经济增长态势的进一步稳固,企业盈利的增加和个人收入预期的提高,使得食品、日用品、等消费增速进一步回升。所以,2010年国内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投资增速2010年可能会从高位回落,而且投资结构将发生改变。今年投资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4万亿元”财政刺激中的重大项目快速上马,而且银行的天量信贷充分地保障了各个项目的资金供给。但这种情况明年不会重现,而且今年投资的高基数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也不支持明年投资继续保持超高增长速度。同时,投资结构将发生显著改变。基建投资及其他主导的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会下降,私人部门投资在房地产投资和对外贸易部门投资增长的支持下进一步好转,其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将会上升。

概括地说,支持2010年房地产市场向好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房地产市场整体并不存在供给过剩的问题,且需求保持强劲;二是不会出现伤害房地产行业的重大政策调整。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对房地产行业中短期内的发展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2005年起房地产竣工面积持续低于销售面积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可否认房价上涨过快,而且房价已经引起部门的重点关注。市场普遍认为2010年的政策仍然是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对此,要区别看待房价上涨。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房屋销售整体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初始情况不同且房价涨幅不同,各地区居民的购房能力及其所受影响的程度差别也比较大。如果以指标“住宅每平方米销售价格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来衡量购房能力,那么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市居民的购房能力明显强于东部地区,比如2008年湖南居民的购房能力是北京的3倍多。另外,通过2008年和2003—2005年的购房能力指标进行比较,并将增加差距作为衡量受房价上涨影响降低购房能力程度的一个标尺。结果显示,两类省市: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市(如北京、浙江、福建、广东)和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西部省市(如四川、重庆)的购房能力所受影响相对较大。前一类省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投机比重相对较大,后一类省市主要与过去房价相对较低有关。而其他大部分的中西部城市购房能力甚至有所改善。

所以,取一刀切的方法收紧不太合适,前几年的经验表明,稳定的政策环境对于房地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每一次重大政策调整都会在短期内导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鉴于房地产行业在支撑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预计中短期内不会轻易做出任何对这一行业造成伤害的政策调整。

在此背景下,严格执行现有政策(如二套房贷政策、房地产商囤地的处罚制度)或者对房地产政策进行局部调整以防止过度投机就显得非常必要。这样做不仅不会打破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势头,反而更有助于该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除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外,出口是拉动投资增长的第三个关键因素。从历史数据看,对外贸易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和出口具有较高相关性。目前,受前期出口急剧萎缩影响,纺织服装、化学纤维等对外贸易相关行业投资增长仍然比较低迷。随着出口反弹的延续,2010年对外贸易行业投资有望逐渐复苏,并且其复苏趋势还将向上游行业(比如化学纤维、石油等)进一步延续。

对外贸易相关行业投资增长比较低迷

此外,尽管投资在逐渐淡出(基建投资等主导的投资在下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2010年中央仍然有充裕的资金使主导的投资可以随时弥补私人部门投资的不足。根据安排,中央的1.18万亿元投资将分两年下达,除去已经拨付的5915亿元(按照拨付进度,去年四季度1040亿元,今年4875亿元),2010年中央还有5885亿元投资资金。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房地产投资和出口不如预期的乐观,仍有足够的能力支持投资增长。所以,对于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回落不用太过担忧。

物价上涨,但涨势比较温和

今年11月份,CPI同比涨幅已经由负转正,结束了通缩。随着产出缺口的逐渐合拢,物价上涨的压力将会增大,但2010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通过对CPI(居住类在CPI的比重为14.69%,其余两者占比各约1/3)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工业制成品、居住类和食品类的分析发现,2010年上述三类价格上涨可能都不会达到2007年的涨幅。因此,明年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可能相对较低。

通过分析各项CPI的历史数据发现,在经济和出口同时高速增长的2003—2007年,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都没有超过2%,原因是制造业总体呈现供过于求局面,制造业产品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动力,从近几年电子、电器等行业产品的价格走势上基本可以体现。2010年我国出口相比2003—2007年的扩张周期会相对疲软,产能过剩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得到缓解,将进一步制约工业制成品价格的上涨。

受政策调整和房屋未来供给增加的影响,房屋销售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对于房租价格回升的传导作用也会减弱。而水、电、煤、汽等价格改革虽然会提高CPI,但由于价格调整取比较温和且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电价调整先提全国非民用电价,再提居民电价),对物价造成的短期冲击也相对有限。

国产冻猪肉收储政策使猪肉价格低迷的状况并没有持续太久,猪粮比今年仅2个月处在盈亏平衡点6之下,大大短于2003年猪肉价格疯涨前的连续19个月。其对养殖户积极性的打击并没有2003年时大。另外,尽管近期部分地区发生了猪病疫情,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其影响远小于2007年,而且有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由此推断,2010年猪肉出现严重短缺的可能性并不大,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可能不会出现类似于2003年和2007年的“疯涨”局面。

此外,今年我国粮食丰产,而2010年发达国家增速仍然面临放缓风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很难像2007年那样迅猛上涨,输入性因素对中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拉动作用可能也不会比2007年强。

未来政策前瞻

货币政策有必要调整

通过以上分析,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和流动性的充裕程度(以M2—GDP—CPI衡量的流动性宽松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使得在2010年势必要调整货币政策。而历史经验表明,货币政策的收紧是从加大流动性对冲力度开始,接着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最后加息和开启人民币渐进式升值。但是,如果在考虑“退出”时机的时候仍然重点关注两个指标的变化:出口和通胀,那么货币政策“退出”可能就会相对滞后。在此之前,仍然倾向于用较为温和的手段,原因是2010年出口的前景仍然具有不确定性,通胀可能不会构成严重威胁,而行政手段能够对资产价格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如果上述情况发生,那么将为资产价格的中期上涨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出口的相对疲软和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增强扩内需和拓展国内市场作为中国下一步政策重点的必要性,这将使得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状态。

央行调整货币政策要求的条件较多,CPI通胀和外部环境变化(比如资本流入)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从CPI通胀的情况看,尽管CPI同比增速已经走出通缩阴影,但2010年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不大,这将使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动力不是那么充足。

众所周知,对CPI影响最大的是产出缺口,如果以上一轮周期工业生产增加值的平均增速16%作为经济恢复到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时的工业产出水平,那么近几月工业生产增加值的运行情况(10月份为16.1%、11月份为19.2%,剔除低基数影响后仍然低于潜在工业产出水平)显示产出缺口正在快速合拢,这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中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调整时间可能不会太远。虽然产出缺口可能很快合拢,但由于此轮经济复苏具有与以往周期不同的特征,即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私人部门投资和出口恢复相对缓慢。因此,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可能相对滞后。

第一,在出口前景还不确定、消费受制于长期因素而难以在短期内弥补出口的背景下,中短期内还需保持投资尤其是私人部门投资的增长,如果贸然加息不利于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投资作为“4万亿元投资”的下一步措施。

第二,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和美国保持低利率政策的情况下,中国若先加息,将吸引资金流入,推高资产价格,加大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第三,如恢复人民币升值,且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而非一次升值到位,短期将吸引大量热钱流入,但明显升值后,将会构建人民币开始贬值的预期,从而大大降低对热钱的吸引力。弊端是不利于出口和就业的复苏,短期内也不利于流动性的管理。

流动性宽松程度远高于历史纪录

从外部环境看,2010年中国资本流入将会加快,但相比2005—2007年,流入的速度和规模可能仍然相对较小。一是伴随着外需的进一步改善,2010年我国出口将逐步复苏,贸易顺差将会有所扩大,但内需的势头仍将强于外需,贸易顺差可能不会非常大。二是热钱快速流入不可避免,但流入规模不及以前。虽然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各国“退出”策略已经提上日程,但由于各国经济复苏仍存在明显差异,各国政策“退出”的时间将大大不同。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经济相对疲弱,通胀保持低位,宽松货币政策维持较久;新兴市场国家复苏势头良好,通胀有所抬头,需要较早地收紧货币政策。在先后收紧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受息差扩大预期及货币升值预期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由于我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更加强劲,相比新兴市场国家,我国对资金的吸引力更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盯住美元对大多数国家货币贬值的汇率制度存在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热钱的流入就不可避免。但是,目前人民币有效汇率(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价值)仅仅回到2008年8月份的水平,相比2005—2007年仍然处于升值通道。同时,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显示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远远小于2007年,再考虑到2010年贸易失衡可能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不如之前强烈。

今年年初开始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贬值

基于上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分析,我国用利率手段调整货币政策的时机可能相对滞后,加息可能会在美国之后进行。如果上述情况发生,那么2010年比较重要的是防范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实际上,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取多项措施,如通过窗口指导引导银行发放信贷,严格审查流向防范资金流入股市,重启IPO加大股票供给,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加大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力度,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打击投机性资本流动,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等。2010年央行可能依然会优先选择上述手段。

但关键问题是,上述手段能否有效应对资产价格上涨的风险,使其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不能,加息的时间就会比预期来得更早。

历史经验表明,的行政措施短期内对资本市场具有较大调控作用。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提高印花税打破股市连续上涨势头,短期内股市大幅下跌;6月20日,证监会颁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实行办法》,QDII向券商、基金系全面开闸,股市应声而落;6月29日批准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8月15日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上述举措都短暂地影响了股市。尽管如此,股市在大幅调整之后依然延续以前的大方向。而这基本是行政手段出台后的一个共同特点,即便是取更加严厉的手段,比如调高存款准金率短期内也不能阻止这种势头。

综合来看,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将面临较大挑战,将在出口恢复和资产价格上涨之间权衡利弊。但从过去的经验看,货币政策往往优先考虑前者,而对资产价格上涨用行政手段和监管手段。由于2010年物价可能温和上涨,而出口相对疲软,加息的时间可能会相对滞后,这或有利于资产价格的上涨。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 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 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 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三 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 分化逐步凸显。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 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 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消费方面,网上商品零售、通讯类商品、旅游等领域消费高速增长,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大幅衰退。出口方面,一般贸易出口保持正增长,而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明显下降。

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显著,多速增长格局出现。一些产业基础好、结构多元化、调整步伐快、开放程度高的地区,经济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而一些产业结构落后单一、产能过剩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速度较快。

重庆和贵州两地逆市上行,实现了10%及以上的超高速增长,领跑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相对平稳,保持在7%—9%中高速增长区间;辽宁、山西等型、重化工业大省下行压力较大,减速幅度大,增速低于3%,甚至其省内部分地市出现负增长,情况极不乐观。

企业景气分化,同一行业内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上市企业紧抓市场、政策机遇,发挥其规模、品牌等优势,发展相对较好。另一方面,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生存难、转型难的困境。

民 生持续改善,收入就业指标表现较好。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5.2%。居民收入实现 了“两个高于”的要求,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达到16367元,同比实际增长7.7%,高于同期GDP增速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1%,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1.3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总体平稳,结构性通缩压力加大。受新拉 涨因素不足,及季节、气候因素的影响,全年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低于2%,个别月份低于1%,物价总水平平稳。但受国内需求总体偏弱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持续下跌的影响,生产领域中原材料、燃料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45个月负增长,且降幅较大,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风险已较为突出。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1—11月份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同比仅增长4.7%,较上年同期下降8.8个百分点。特别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速 更低,新开工大项目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地方受到融资平台清理、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及经济增速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 分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资金来源受限,致使部分稳增长措施难以落地。

同时,尽管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主动服务意识差,仍然存在投资项目需要各部门串联会签审批现象,审批环节多、行政效率低也影响稳增长措施的落实。

二是市场出清困难。截至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5个月负增长,超过19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负增长记录,且伴随经济增速下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局面缓解难度进一步加大,过剩行业有扩展之势。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

1 —10月份,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到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 47.5%。10月份,全国22个城市5大类品种钢材社会库存环比有所上升。其中钢材市场库存总量830.81万吨,比上月增加26.93万吨,上升 3.35%。当前急需通过市场出清恢复市场供需平衡。

但受过剩产能行业重资产技术经济特征、地方保护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化解产能过剩和清除“僵尸企业”仍面临种种困难。大量固化于产能过剩行业,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三是就业压力逐步凸显。今年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就业稳定,但受资本市场波动、总需求低迷影响,非制造业的景气度也在下行,10月份非制造业PMI指数已较7月份的年内高点降低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减弱。

且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加大,部分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目前勉力维持的就业局面可能会被打破,部分隐藏性失业可能会显性化,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可能将对明年的就业稳定造成影响。

同 时尽管网上商品零售、快递等新兴业态创造了部分新的就业岗位,但也必须注意到网店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替代效应。调研中反映,图书、服装、家电等产 品的实体店受到冲击最大,部分实体店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关闭潮。部分传统的百货商场也受到较大冲击,经营景气度持续下降,这对相关群体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四 是金融风险加大。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效益恶化、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等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金融领域传导。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余额呈现 逐季上升趋势,目前已经连续16个季度上升,不良率由2012年第一季度的0.94%上升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1.50%,三季度进一步升至 1.59%,环比上升0.09%,同期拨备覆盖率由287.40%下降到190.79%。融资难融资贵也导致部分地区非法集资问题抬头。这些问题相互交 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金融风险上升。

●2016年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2016年投资增长可能降至9%左右。

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下降1.5个百分点,约拉低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一是企业经营景气度下降影响投资积极性。研究发现,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变化的60%可由上一年的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解释。

2015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持续负增长,较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恶化抑制企业扩大投资。且上半年受益于股票市场持续活跃,企业非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若去除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利润数据显示的还要差。

二 是产能过剩依然突出,新增投资动力不足。从今年行业统计数据来看,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且伴随经济下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行业有扩展之 势。三是高新制造业规模尚小,难以提供足够投资支撑。全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高出全部制造业投资近4个百分点,但其占比不足10%,对制造业投资增 长拉动较弱。

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一是当前的资金来源结构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长。虽然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3%,增速连续多月提高。但从资金来源看,国内、外资、自筹资金都连续多月负增长,仅有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正增长。

二 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1%。三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未全面恢复。当前房 地产市场景气上行是结构性上行而非整体上行。从区域看,一二线城市景气上行更多,三四线城市低迷。从房屋购买结构看,改善型住房景气度高,而刚需房和高端 房类的景气度相对较低。10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增速已经出现下降。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可能回落2个百分点。一是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受经济下行 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且若明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再次下降,则地方的资金来源将受到极大约束。二是部分改革措施短期内可能抑制地方投资扩 张。新预算法、限制地方招商引资竞争和地方司法、纪委体系改革强化对地方经济行为的制衡约束,短期内可能抑制地方投融资扩张。

消费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

一 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减速。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7%,高于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但年度比较来看,却是持续减速。二是受失业显性化等因素的 影响,消费信心可能有所减弱。三是一些热点消费可能减速。首先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效应减弱。其次,今年受黄金价格波动及股市波动引发的避险情绪增强的影 响,三季度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金银珠宝类消费大幅走强,平均增速达到13%,但不具有可持续性。

出口可能略高于今年。

一是外部 环境依然复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报告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复苏会有所减弱,但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在2016年有所回升。二是政策环境优化 和低基数可能提高出口增速,进口可能低速增长。今年进口之所以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所致,进口数量降幅不大。预计明年进口数量将窄幅下 降,价格影响降低,进口实现低速增长。

总体来看,明年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

2016年宏观政策选择

2016年宏观政策的重点仍是要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的平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供需两侧发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力度。第一,建议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提高赤字率,新增赤字主要用于国家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以及外部性强的重点项目。

第二,建议考虑加大中央国债发行规模,并适当提高地方债券发行额度,继续适时推进债务置换工作,减轻地方偿债压力,为地方腾出部分空间用于其他领域支出,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供给,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进一步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统筹用于交通、水利、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第四,适当加大针对东北地区及其他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并配合其他相关政策,增强其自主增长动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松紧适度。第一,建议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在资本外流增多的情况下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在保持汇率总体走势基本稳定的大局下,根据市场情况,继续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减轻出口部门压力。

第二,稳定股票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宽进严出,防范资本大规模流出风险。第三,发挥好定向调控作用,进一步扩大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规模,支持重点领域建设。

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各类企业成本,引导“双创”活动走向纵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建立地方在改革和发展中的正向激励机制,克服不作为倾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地方的新型竞争机制,既要保障公平公正,也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