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气油价_气油价趋势
1.国内油价七连涨!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
2.影响天然气价格走势的是什么因素?
3.全球石油消费趋势是什么?
4.受供需方面多重利空影响国际油价连续大幅下跌,油价后续走势如何?
5.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对当前世界能源、的供需形势有3个基本估计。第一,当前世界能源、总体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同时,由于全球在20世纪90年代忽视了找矿勘查,整个世界都在“吃老本”,使世界能源、储量的增速放缓,这意味着虽然除石油外总体上不会出现性短缺,但各国仍需要经常关注结构性短缺的形势,并将全球能源、的地缘政治放在突出位置。对我国而言,一是国内肯定还有大量待发现矿床,二是目前几乎是利用海外的最后时机,越往后准入成本越高,竞争越激烈。第二,世界能源、供需基本平衡,但局部地区供需极不均衡,尤其是在消费量增长幅度远远超过生产量增长幅度的亚太地区,供需不平衡更为加剧,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阶段正是中国拯救世界矿业、需要我们在市场上有更大声音的时候。第三,世界能源、市场大体稳定,但由于全球化迅速发展使垄断加剧、运输线路的竞争激烈以及现货市场供应量不稳定等复杂原因,导致市场的结构性波动剧烈,能源、的市场价格越来越不由基本的供求关系来决定。随着在生产者联盟与消费者联盟的博弈中前者占尽上风,廉价石油时代有可能趋于终结。为应对这种局面,需要我们加强风险管理。实际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短缺,大多数属于结构性短缺,除石油外尚未出现性短缺的局面。但是,随着工业化国家继续增加能源和矿产的需求量,随着经济正在爬坡的国家能源和矿产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预计多数战略和关键矿产将在2020~2030年出现性短缺的局面,届时我们利用国外将面临更加特殊的困难。大体上可以认为,当前是利用国外、缓解我国约束的最好时机。
4.1.1 当前世界能源、总体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
目前世界能源、储量丰富。大多数重要能源、的储量静态保障年限,按照2003年的消费量衡量,基本上均在50年以上。其中,保障程度在100年以上的矿种有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铬铁矿、钾盐,50~100年的有天然气(67年)、铀、镍,小于50年的只有石油(41年)和铜(47年)。因此,从储量角度看,世界能源、仍能维持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受科技进步的推进,世界主要能源、的储量仍然在增长。更深、更边远、海域、更复杂和非传统类型的不断被探明,更低品位、更难选冶的矿床不断被开发利用。例如,到2003年的20年世界累计产出原油670多亿吨,但是由于勘探和开发技术进步和不断投入,2003年剩余可储量反而增加了580亿吨,也就是说20年间共探明了1250亿吨。同时,全球仍有大量能源、待发现、待探明、待圈定。以保障程度最小的石油和铜为例,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全世界陆地铜量为16亿吨,现探明铜储量仅只占其量的38%。除西欧和北美外,其他地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仍相对较低,包括大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待发现潜力很大。据目前认识水平,世界常规石油、天然气的待探明储量或通过技术进步成为可储量的分别为1500亿吨和180万亿立方米。此外,非常规油气十分丰富。全球重油、沥青、油砂等可储量约4000亿吨,是常规原油探明剩余可储量的2.7倍;煤层气的储量可能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据估计,主要储存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至少是地球上全部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总和的2倍以上。
但是,世界储量增长幅度在放缓。除找矿难度增加这一原因外,关键原因是,由于冷战后原苏联向西方国家增加供应,20世纪90年代能源、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幅度很大。同时,受全球地质工作由向环境转移呼声的影响,全球忽视了找矿,再加上19年的金价下跌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能源和公司的负面影响,导致世界能源、的储量增长幅度在放缓。例如,铁矿石、铀、钾盐、煤炭等几种保障年限较长的矿产,几十年间基本上全球没有投入勘查(为数不多的一些投入主要围绕现营矿山周边),全球在“吃老本”。
更令人遗憾的是,世界能源、地域分布极不平衡,由于复杂的长达数十亿年的地质作用的结果,大多数矿种的已探明储量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中东地区6国占了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的63.3%,委内瑞拉占6.8%,俄罗斯占6.0%,我国仅占2.1%。俄罗斯是天然气剩余可储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的26.7%,中东地区占40.8%,其中伊朗和卡塔尔分别占15.2%和14.7%。煤炭储量前10的国家占总量的90.0%以上。在目前探明可储量中,铁矿以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质量最佳。铜矿主要分布于美洲的安第斯—落基山脉和中亚—俄罗斯地区。近年来,蒙古境内新发现的奥尤陶勒盖铜矿(1600万吨)和俄罗斯的乌多坎铜矿(2000万吨)均未开发利用。铝土矿储量71.0%分布在几内亚、巴西、澳大利亚和牙买加。越南的铝土矿潜力很大,探明储量近80亿吨,多为优质红土型三水铝土矿,开发利用前景好。钾盐储量更是高度集中,近75.0%的储量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罗斯。泰国、老挝也具有丰富的钾盐,与我国互补性很好。铬铁矿主要分布在南部非洲和原苏联国家。镍主要分布于古巴、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锰矿储量中,南非和乌克兰占世界的80.0%以上。
总体上我们认为,除石油外,世界范围内在中期不会出现性短缺,但市场的结构性短缺将有可能是经常会发生的,需要各国高度重视。同时,还可以认定,当前几乎是利用国外能源、的最好机会,如果再犹豫不决,将会丧失好时机,或者出现性短缺而竞争更加激烈,或准入成本大幅度提高难以承受。
4.1.2 世界能源、供需基本平衡,但局部地区供需不均衡
世界能源、产量继续增长。1993~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5%。油价上升推动一些丰富的主要产油国产量迅速增加。1993~2003年天然气世界产量年均增长2.3%,远高于同期石油生产增长率。1995年来世界铁矿石产量一直稳定在10.0亿吨左右,2002年首次突破11.0亿吨,2003年为11.2亿吨。近年来全球铜产量也在持续增长。
但是,未来世界能源、产能的继续增长将面临诸多障碍,可以认为多数矿产目前的生产能力已接近极限。特别是目前全球能源、的生产成本总体上有所增加;大多数能源、的剩余(闲置)产能大幅度减少,连大量以前已关闭的矿山又重新开发,增加产量的调控空间已经不大,如欧佩克的剩余生产能力,一直作为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安全性的一个指标,目前已比5年前下降70.0%;并且由于周期性作用影响,近期发现的不少矿床的开发利用尚有待时日。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世界能源、的消费量以更大速度增长。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为36.亿吨,消费量为36.37亿吨。1993~2003年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1.6%,10年间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2.3%,煤炭0.9%。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大多数能源、的消费量增长缓慢,但仍在增长;主要新增需求量集中在正在爬坡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其中亚太发展中国家增长幅度最大,在亚太地区,中国的需求量增长幅度又是最高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持续上升,且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在6.0%以上。
尽管如此,世界能源、供需仍能保持基本平衡。1993~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都在1.5%左右,石油产量基本能够满足消费量的增长。2003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6185亿立方米,消费量为25910亿立方米,基本维持平衡。但是同时总体上仍然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世界能源供需有从基本平衡向供应趋紧变化的趋势;二是出现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变化的趋势。
在总体基本平衡的同时局部地区供需极不均衡。以亚太地区最为突出,2003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探明可储量占全球的4.2%,而产量占10.2%,消费量却占28.8%,反映亚太地区处于高强度开和消费,可谓“小马拉大车”,基础严重不足。由于世界能源、产量增长接近极限,消费持续增长,虽然总体上仍处于平衡状态,但这种平衡是一种“亚”平衡。一有风吹草动,这种平衡将被打破。例如,据分析,如果智利铜产量削减50万吨,世界铜价格将增长50.0%左右。
总体看,未来竞争将加剧,尤其是对产能的竞争,对市场的竞争。
4.1.3 世界能源、市场大体稳定,但结构性波动剧烈
世界能源、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但结构性波动剧烈。主要原因,一是局部地区供需不均衡;二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垄断加剧;三是运输线路的竞争日益加剧;四是在生产者联盟与消费者联盟的博弈中,前者占了上风,特别是大多数矿山的产能是按照长期供货合同来生产的,现货市场上的量很少,而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口的胃口太大,现货市场不可能满足,加剧了市场的“亚”稳定性。
2003年全球石油贸易量为22.60亿吨,为产量的61.1%;其中美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5.61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1/4,欧洲石油净进口量占22.0%,日本占11.6%。中东仍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地,2003年出口石油9.40亿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1.4%,其次为原苏联、西非、中南美和北非地区。受运送条件限制,世界天然气国际贸易量不到产量的1/4。2003年贸易量为6237.10亿立方米,其中管道贸易占72.9%。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欧洲,加拿大天然气全部出口美国。
石油价格增长幅度快,廉价石油时代趋于终结。石油价格并不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国际油价经过13~1983年的高涨期后,由于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发现,非欧佩克产量大幅提高,欧佩克对世界石油生产的控制力下降。20世纪末,国际石油需求稳步上升,再次形成了石油供应方的寡头垄断格局,世界石油市场重新出现由供应方控制价格的局面。欧佩克已重新成为确定国际油价的主要支配力量。其他石油出口大国和国际石油公司与欧佩克密切合作,共同推高油价。
美国对伊战争和单方面反恐行动,直接引起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能力受到挤压。伊拉克、伊朗的石油生产能力受到破坏和限制,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投资风险增加,导致中东的石油供应补充能力明显降低,引发石油市场的多次震荡。由于需求持续上升,而供应方又有意维持高价态势,加上伊拉克战争等非市场因素,使突发件对石油供需平衡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突发因素的不可预见性,为对冲基金炒作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创造了条件。各种套利基金进入油市进行投机加剧了油价的波动。美元的贬值对油价走高也起了重大作用。
世界矿产国际化趋势加快,垄断程度提高,促使价格攀升。垄断程度提高促使价格上升。铁矿石价格大幅度增长,并未反映真正供求关系。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比2004年增长了71.5%,从巴西、澳大利亚到我国的铁矿石运费近两年分别上涨了190.0%和160.0%,对未来中国铁矿石进口快速增长具有重大影响。目前高价位有一部分是属于恢复性上涨,另一方面是我们内部存在的机制性和体制性障碍造成的,主要包括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国内与国外不协调、企业之间不协调以及部门之间不协调,导致我们作为“上帝”却未能享受到“上帝”待遇。铜、镍、铬铁矿等其他矿产的价格仍有巨大上涨空间。这也是“亚”平衡市场的必然结果。
国内油价七连涨!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
油气两用最早是满足出租车的需要,后来出来普通版本,应该比后装的靠谱,这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一般没什么问题,用气比用油省一半(按现在的油价和天然气价格计算)
这个 有个油价网 可以查全国油价 信息 天天更新~ 气价的话 ~全国 都不一样~ 从1.8元/立方 到4.8元/立方 不等。。
影响天然气价格走势的是什么因素?
而就短期国内油价走势,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上行的趋势,幅度在300元/吨左右。春节期间国际原油市场利好因素占据上风,市场继续期待美国1.9万亿财政刺激举措,?OPEC+?减产带来的供应趋紧预期仍在,加之美国寒潮天气压制原油产量,欧美疫苗持续推进,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的概率较大。
全球石油消费趋势是什么?
您好,影响天然气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供求关系占主导
需求端:天然气从出现开始,替代以石油为代表的其他能源比例值逐年提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加速以及能源结构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天然气的需求不断提升。
供给端:随着国际能源探测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气田被发现,天然气储存技术和运输技术的提高,提高了供给效率,进而推动天然气价格的变化。
2、替代品价格波动
由于天然气潜代燃料具有与天然气类似的使用特性,因此,与天然气相关的一些替代燃料的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产品的定价。在天然气长期合同中,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部分参考油价进行定价。如俄罗斯Gazprom和法国GDF签订的购气合同,价格公式以3个月平均油价为基础。即使从天然气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美国来看,其气价与油价也存在一定关联性。
3、成本因素
天然气的开成本是影响天然气价格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天然气定价的价格底线。美国天然气井的钻井成本从1949年以来呈现出上涨的趋势,2006年的钻井成本平均在193万美元/口。天然气开成本的不断攀升是助推天然气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美国天然气产量过剩,将会有一部分运输到欧洲并且迫使俄罗斯油气供应商Gazprom降低气价,与此同时也加速了燃气发电替代燃煤发电的进程。
“俄罗斯在欧洲的气价去年大跌可能不仅仅因为油价下降”,BP的发言人表示,“俄美双方其实在做价格竞争”。因为美国输送的LNG预计在未来五年持续上升并且价格维持在地狱4美元/mmBtu,俄罗斯方面必须压低价格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BP也发现,俄罗斯正在增加直接往德国输送LNG的管道数量而不是单单增加输送量。这个NordStream2项目虽然有很多大头的合作,但是也因为俄罗斯过于强硬的外交手段而导致在比利时地区的反对。
但是,美国液化气对欧洲地区更大的影响可能是推动燃气发电,也直接导致了煤去年的消耗量大幅度下降1.8%。
受供需方面多重利空影响国际油价连续大幅下跌,油价后续走势如何?
2007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大约为8520万桶/日,比2006年的日均需求量增加了150万桶,2008年比2007年的日均需求量增加了160万桶,约为8680万桶/日。2008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占到了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25%以上,是美国同期增长量的一倍之多。2000年,全球石油的日均需求量为7540万桶/日,这是连续11年接连攀升后达到的高值,到2007年,则可能达到第12个高值。这种持续的增长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需求量呈平行状态,但却与20世纪80年代的状况呈尖锐的对比。在80年代开始之际,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导致了全球油价的高攀。在此期间,发生了举世闻名的第二次石油价格动荡,受油价高攀和随后发生的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石油需求量发生突然下跌。到80年代,这种颓势得到了遏止,当时的石油需求量高于前期(19年)的水准。对能源的需求量呈连续增长的趋势。化石燃料将继续在全球商业性能源需求量中占到90%的份额,到2030年所增加的能源需求量中,化石燃料将占到93%的份额。在过去的40年中,石油一直在全球能源需求量中独占鳌头,显然这种状态将一直持续下去。在当前的能源需求量中,石油占到了39%的份额,在未来的20年中,这一比例可能会略有下降,到2030年占到36.5%(见下表及直方图所示)。
全球能源需求水平与所需能源类型资料来源:《IFP2007》;《经济家2008》。
*译者注:数据相加后为99.9。
的分配资料来源:《IFP2007》;《国际能源组织的石油报告》,2008。(按燃料类型分类)
天然气有望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虽然近年来煤炭的增加量令人震惊,但在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重要性将持续逼近煤炭。即使一些可再生能源发生了异乎寻常的高增长,但水力能、核能和新的可再生能源的贡献可能会停止增长。可再生能源的起步晚,基础薄弱,使得它们的净增长率受到极大限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核能行业的某种增加应该与一些工业部门的合并趋势有关。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的水力能增加的余地也可能受到限制。
全球能源需求图示——初级能源供给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回顾》,2007;《现有统计》,2008。
“从全球来看,因为世界的能源极为丰富和人类对石油的高效利用,石油需求量的增加已经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在上图中,重要的在于确认所有的初级能源预期的贡献。交通和工业部门石油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天然气的消费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加,主要是发电的需求量增加,因为天然气是高效燃料且具低碳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煤炭的高碳强度,导致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可能仅以每年约1.0%的速率增加。核能的需求量也将明显增加,尤其是2020年以后。可再生能源还将占有相当的份额,整体增加的速度将为每年1.5%。如上图的中图所示,此领域的绝大部分由传统的生物质构成——木材、木炭、牲畜粪肥,它们的需求量增加相对较慢。受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水力发电和地热能预计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相反,现代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在部门与行政法律的支持下,将快速增加。生物燃料主要由乙醇构成,它将以每年8.0%的速度增加,而风能与太阳能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达10.0%。当然,这些增加将使此类燃料的地位比今天更加重要。即便如此,到2030年,风能和太阳能加在一起也仅占全球能源总需求量的1.0%。额外的生物燃料也将在能源总需求量中占到约2.0%的份额。到2030年,化石燃料将继续在全球能源中占到80%的份额,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将占到55%~60%。比如,相比25年前,美国生产1美元GDP仅使用三分之二的能源和一半的油。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已经向着更高的质量和更难以炼制的产品生产方向发展,比如汽油、石脑油、柴油、航空燃料、民用燃油和煤油等,这些油品已经占到全球石油需求量的三分之二。在最近的15年中,上述每种油品各自所占的市场份额至少达到渣油(residual oil)市场份额的一倍之多,后者已经从23%下降至15%。渣油在美国的市场中份额很低,仅为微不足道的4%,替代用品已几乎与石油无关且几乎完全丧失了其对市场的冲击作用。
经过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价格危机的冲击以后,人们害怕更大的冲击到来,渣油燃料油已将其市场份额让位于其他燃料。煤炭与核能以及天然气已经成为颇具经济吸引力的替代能源,因此可以成为新型的重要能源,并替代已有的锅炉和发电市场上所需的石油。这就导致了渣油型燃料油成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间油品市场需求量唯一下滑的产品。汽油的需求量最大,已形成了独立的汽油交易市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汽油交易陷入失控状态,不得已在15年引入CAFE指平均燃料效率。标准。汽油的需求量从18年的峰值740万桶/日下降到1983年的660万桶/日。全球石油需求量呈现了下降趋势,但在随之而来的全球需求的竞争中,石油分馏的产物——汽油的需求量却进一步增加。
2005—2030年世界各国的年平均石油需求增长量资料来源:《IFR2007》《经济学家2008》。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东北亚和南亚的能源需求量占到了发展中国家的68%,是全球能源需求总增长量的58%。近30年来,全球的石油生产始终像一个骑在过山车上的醉汉一样起伏。然而,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经济周期的低谷期并不总是对应出现。比如在1999年,全球的石油需求量持续增加,但在19年与1998年间出现了存货积压的情况,当时的能源生产量远大于需求量,迫使生产者们不得不减产至1998年的水平之下。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几年中,这种情况也曾出现过,1986年油气产量增加,其价格仅为第三次石油价格冲击时的一半左右。这些显然背离了正常的经济学规律,反映出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一种长期发展趋势——在绝大多数上游项目中的高投入与低操作费用趋势以及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1960年,发起国有伊拉克、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在开始阶段,该组织的主要目标在于调节石油生产国与石油公司之间的收入缺口,更侧重于前者。该组织成员的兴趣在于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石油价格的一种重要平衡角色并在今天依然起到此类作用。而且,毫无疑义,该组织早在成立之初就强调要在管理地球的油气方面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欧佩克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各自的油气储量向其各成员配给限额(限定最高产量)并以此对油气进行限产。根据产—供规律和一些特别协商,可以对上述配额进行调控,同时也将参考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对油气的需求情况。直到今天,至少当该组织的成员在进行配额调控时,这套体系会允许欧佩克为全世界油价指定一个浮动的范围,因此就可保持全球油价的稳定。当然,这种稳定有益于整个世界。但是,自2004年以来,欧佩克成员一直在致力于满负荷生产并力求进一步增加石油产量(即所谓的超产能力)的行为受到了限制。结果,欧佩克实质上已失去了控制油价的能力,导致2004年以后的油价暴涨。过往成员包括印度尼西亚和加蓬。的存在。
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油价的后续走势可能会继续反弹。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能源短缺的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虽然供需关系直接导致国际油价出现了一系列的利空消息,但当这些利空消息消化之后,很多人预测国际油价可能会继续上涨,有些人甚至预测国际油价可能会上涨到每桶150美元以上。
国际油价面临着一系列的利空消息。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不同机构对于国际油价有着不同的判断,分歧也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些人并不看好国际油价的后市行情,国际原油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也出现了20~30美元的跌幅。在此之后,国际原油的价格普遍维持在95美元到105美元左右。
油价的后续走势可能会继续反弹。
油价的问题其实非常容易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在俄乌冲突进一步明朗之后,很多人把这个消息理解为油价的利空消息。然而事实上,即便俄乌冲突告一段落,能源短缺的问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就意味着国际油价在后续行情中可能会继续走高。除此之外,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向欧洲地区输送石油和天然气,这会进一步导致欧洲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暴涨。
很多人预测油价会继续上涨。
在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之后,100美元以上的国际原油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能够彻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之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项能源的价格会进一步上涨,这也会直接推高各类工业制造用品的价格,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与此同时,人们的出行成本也会随着国际原油的价格进一步提高,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我们所处的时代堪称“能源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能源,世界能源形势的热点问题更是举世瞩目。
一、世界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占85%,大部分电力也是依赖化石能源生产的,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仅占15%。化石能源价格比较低廉,开发利用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并且已经系统化和标准化。虽然发达国家遭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打击后,千方百计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今后20多年里,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煤仍然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可见化石能源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有统计表明,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是目前的3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各国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人均GDP在1000至10000美元之间,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GDP超过10000美元之后,人均能源消费量放缓。我国正处在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起步阶段,石油需求增势强劲,预计今年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2020年将达到4.0-4.5亿吨;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储量分别占世界平均值的20.1%、5.1%和86.2%,尤其是原油,目前对外依存度是1/3,2020年将超过1/2,供需矛盾相当尖锐。
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测算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速度计算,可供生产41年。作为世界石油龙头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日产量800多万桶,分别占世界石油总储量和总需求量近1/4和近1/10。这个国家以“我们每天为世界提供石油”作为使命,在过去30多年间确实起到世界石油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级职员私下表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因为沙特老油田已经接近产油高峰期,而开新油田的难度非常大。世界各大产油国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产量仅是其高峰时的1/5,美国石油开量每年下降3%,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应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加拿大油砂和几处深海大陆架。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这种危机感的直接反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欧洲和北美也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环境酸化,上千个湖泊的湖水酸度达到了不能支持鱼类生存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高达10亿美元。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变暖,200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因此联合国呼吁各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做出积极响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扩张的考虑,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使国际社会同温室效应问题的斗争举步维艰。
三、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幕
化石能源除了必将枯竭和环境污染这两个老问题受到全人类的特别关注以外,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也格外引人注目。
世界石油工业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形成了从西北非经中东、里海、中亚、西伯利亚到远东的石油储产区域和以北美、西欧、东亚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两者供需关系严重错位和失衡,导致以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以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突出,“强强抗衡”成为上世纪后30年石油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以往历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都是石油地质现带动的,美国油田、巴库油田、中东油田、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相继发现,都使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世界石油市场结构随之做出相应的大调整;然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初露端倪,并引发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大调整。
这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和新石油储产中心开辟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
石油需求多元化。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石油消费量将追超发达国家。
石油供应多元化。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控制国际油价的局面正在打破,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挪威、加拿大等国的传统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将逐渐突出,石油供应国形成“群雄并立”的格局。
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产业被西方几大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争取石油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份额,招商引资将是各产油国迅速提高石油效益的必然选择,联合开发将是各石油公司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的最佳策略,区域合作将是各石油需求国趋利避害的当务之急。
这样的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激增的拉动。人类在过去150年已经消耗了9500亿桶石油,占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44%,其中大部分是近50多年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的。进入本世纪,随着工业的新一轮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出现“加速度”的趋势,欧佩克预计今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200万桶。可以说需求激增拉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供应风险的激励。在目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生产能力略有节余的表象下面,孕育着种种危机,包括世界石油产量将越过顶峰而呈下降趋势;全球石油地质储量连年增加,但是可开的商业油源却呈下降趋势;新油田的开发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等等,导致世界石油供应不确定的风险凸显。加上石油所特有的地缘政治风险,诸如巴以冲突加剧、伊拉克局势动荡和恐怖袭击对石油设施的破坏,都促使各国加强石油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措施,争取多渠道的稳定油源,并且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确保石油供应。可以说石油供应风险意识激励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美国石油霸权战略的催化。美国将控制石油作为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核心内容,将控制伊拉克作为制服中东产油国家的“石油王牌”,遏制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大国获取石油。为此,美国取的石油战略是:抢占中东石油地缘战略支点,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区,抢滩非洲石油区,削弱欧佩克,插手俄罗斯石油公司,控制国际输油管线,以确立新的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石油霸权战略,使各产油国、石油需求国甚至美国的盟国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石油安全战略,确保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应有地位。可以说美国石油霸权战略催化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各国的推动。各国为了应对世界石油供需不平衡矛盾和规避石油地缘政治风险,尤其为了应对美国的石油霸权战略,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发展安全战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的需求方急需开辟新油源,新老产油国形成的供应方积极开发新产能,新供需关系和新运输保障也都应运而生。各国支持本国石油公司争取境外石油份额和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可以说各国推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新技术的保障。新技术使开发深海油田和复杂地质构造的陆地油田成为可能,使液化天然气便于储运和利用,使输油管线成为供需双方的联系纽带。可以说新技术保障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为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创造了条件。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在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赢利,这就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国际油价将持续走高的深层原因。
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如今,依然困扰人类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的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多元化态势和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的展开,使能源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能否安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各国都从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
首先,各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转而开辟西非、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新油源;中国、印度、东盟、韩国、巴西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积极寻求多渠道石油来源;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老、新产油国都把石油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金钥匙”,纷纷制定了“石油兴国”、“石油强国”的战略;世界各国都对石油运输保障和战略储备予以高度重视,例如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美国等国都在建设长距离输油管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联合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中国和印度筹建石油战略储备设施,等等。
其次,世界各国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将合理利用和节约常规能源、研发清洁的新能源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有效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从而形成如下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新技术已迅速地渗透到能源勘探、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利用的各个环节,例如自动化生产设备使煤矿开效率成倍提高,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了深海油田的开发。
化石燃料正在向高效节能、洁净环保的方向发展。全球范围的节能技术革命已经展开,各国都在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来降低能源需求量,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下降了30%以上,机动车的燃油效能提高了近一倍。清洁能源技术迅速提高,各国纷纷推进清洁煤。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并且前景广阔。天然气储量丰富,迄今仅开了全球总储量的16%,而且污染较小,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消费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有望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载体。天然气水合物是深藏海底的固体天然气,测算储量是化石能源储量的2倍,而且杂质少,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日、美等国已经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样品,我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有望继石油之后成为人类的又一支柱能源。
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迅速展开,尤其是美、日、中等国都在大力开发氢燃料电池技术,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汽车样机已经上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出现氢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到本世纪中期,人类有望进入“新能源时代”。
核能的开发利用重新受到重视。由于技术的进步,核电站的安全性、核废物处理等难题得到解决,中国、芬兰、美国都着手建设新一代核电站,国际原子能机构实施了先进核燃料,日、法、美、俄等国推动了核聚变能的远期商业应用,核能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研究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