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西哥湾的油气状况怎样?

2.布伦特和WTI的区别是什么?

3.盛产石油的国家

4.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始末

5.石油主要含有的元素

6.石油期货是什么意思?

墨西哥石油产量居拉美第几位_墨西哥石油价格

国际国内原油成品油的市场作价机制

原油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是对各个国家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商品。世界原油贸易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市场游戏规则已相当完善。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原油都是以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标准油为基准作价。按4个主要地域划分,主要有以下5种作价公式:

1、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WESTTEXASINTERMEDIUM)。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售往美国的原油都以它为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式为NYMEX交易所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还有场外交易。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是目前世界上商品期货中成交量最大的一种。由于该合约良好的流动性以及很高的价格透明度,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被看作是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基准价之一。该期货交割地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这里也是美国石油现货市场的交割地。

2、英国北海轻质原油BRENT。世界原油贸易中约有80%的原油以它为基准油作价,主要包括的地区有: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

3、阿联酋含硫原油DUBAI。从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从中东销售往亚洲的原油都以它为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式是场外交易或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4、远东市场分两种方式:

马来西亚轻质原油TAPIS。它是在东南亚代表轻质原油价格的典型原油,东南亚的轻质原油大部分以它为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式是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印度尼西亚官方价ICP。以这种方式作价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及远东地区部分国家的部分原油,如越南的白虎、中国的大庆等。

相对来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历史较原油市场短,作价方式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场,即欧洲的荷兰鹿特丹、美国的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市场,各地区的成品油国际贸易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因此燃料油的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我们对2001-2003年间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的价格走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4.09%。

随着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和演变,现在许多原油长期贸易合同均采用公式计算法,即选用一种或几种参照原油的价格为基础,再加升贴水,其基本公式为:P=A+D。其中:P为原油结算价格,A为基准价,D为升贴水

其中参照价格并不是某种原油某个具体时间的具体成交价,而是与成交前后一段时间的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或某报价机构的报价相联系而计算出来的价格。有些原油使用某个报价体系中对该种原油的报价,经公式处理后作为基准价;有些原油由于没有报价等原因则要挂靠其它原油的报价。

石油定价参照的油种叫基准油。不同贸易地区所选基准油不同。出口到欧洲或从欧洲出口,基本是选布伦特油(Brent);北美主要选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中东出口欧洲参照布伦特油,出口北美参照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出口远东参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东和亚太地区经常把"基准油"和"价格指数"相结合定价,并都很重视升贴水。

(1)欧洲原油。

在欧洲,北海布伦特原油市场发展比较早而且比较完善,布伦特原油既有现货市场,又有期货市场。该地区市场发育比较成熟,英国北海轻质原油Brent已经成为该地区原油交易和向该地区出口原油的基准油,即交易原油基本上都参照布伦特原油定价。主要包括的地区有: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其主要交易方式为IPE交易所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其他衍生物在场外交易。

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可分为两种:即期布伦特现货价(DatedBrent)和远期布伦特现货价(15daygrent)。前者为指定时间范围内指定船货的价格;后者为指定交货月份,但具体交货时间未确定的船货价格,其具体交货时间需由卖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买方。在长期合同中参照即期布伦特原油价格定价(DatedBrent十升贴水)的主要原油有:

1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

2利比亚安纳原油、布提夫勒原油、布雷加原油、锡代尔原油、塞里尔原油、锡尔提加原油和祖韦提奈原油。

3尼日利亚邦尼轻油、邦尼中油、布拉斯河原油、埃斯克拉沃斯原油、福卡多斯原油、彭宁顿原油、伊博多原油。

4沙特阿拉伯向欧洲出口的阿拉伯轻油、阿拉伯中油、阿拉伯重油和贝里超轻油。

5叙利亚轻油和苏韦迪耶原油。

6也门马里卜轻油和马西拉原油。

参照远期布伦特原油价格定价的原油主要为埃及的6种出口原油。

(2)北美原油。

与欧洲原油市场一样,美国和加拿大原油市场也已比较成熟。其主要交易方式为NYMEX交易所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还有场外交易。在该地区交易或向该地区出口的部分原油定价主要参照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WestTexasIntermedium),如厄瓜多尔出口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的原油、沙特阿拉伯向美国出口的阿拉伯轻油、阿拉伯中油、阿拉伯重油和贝里超轻油。

(3)中东原油。

中东地区原油主要出口北美、西欧和远东地区。其定价中参照的基准原油一般取决于其原油的出口市场。中东产油国出口油定价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基准油挂钩的定价方式。另一类是出口国自己公布价格指数,石油界称为"官方销售价格指数"("官价",OSP)。阿曼石油矿产部公布的原油价格指数为MPM,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公布的价格指数为QGPC(包括卡塔尔陆上和海上原油价格),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为ADNOC价格指数(包括上查昆油、下查昆油、穆尔班油、乌姆舍夫油)。这些价格指数每月公布一次,均为追溯性价格。

MPM价格指数的计算程序是:

1计算某种原油价格上月的平均数;

2计算5个最大用户成交价的平均价;

3计算某种原油报价的平均价;

4计算以上三种平均价的平均价;

5将4的结果提交阿曼石油矿产部,作为MPM指数的决策参考价;

6阿曼石油矿产部公布MPM指数。

QGPC和ADNOC价格指数基本参考MPM指数来确定。官价指数是1986年欧佩克放弃固定价格之后才出现的,目前亚洲市场的许多石油现货交易与OSP价格挂钩。从OSP的定价机制可以看出,以上三种价格指数受所在国政府的影响较大,包括政府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相应采取的对策。

参照基准油定价的中东国家也区分不同市场。一般来说,对于出口北美地区的原油,则参照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定价,对于出口欧洲的原油则参照北海布伦特原油定价,对于出口远东地区的原油则参照阿曼和迪拜原油的价格定价。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国家在参照原油的选择上,所有市场只用一种参照原油,但对不同市场则选用不同的升贴水。科威特对出口上述三种市场的原油,其参照定价原油都为阿拉伯中质油,但其对阿拉伯中质油的升贴水则不同。

(4)亚太原油。

在亚洲地区除普氏、阿格斯石油报价外,亚洲石油价格指数(APPI)、印尼原油价格指数(ICP)、OSP指数以及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远东石油价格指数(FEOP)对各国原油定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原油长期销售合同中定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以印尼某种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或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调整价;另一种以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调整价。如越南的白虎油,其计价公式为印尼米纳斯原油的亚洲原油价格指数加上或减去调整价。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口原油,其计价公式则以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我国大庆出口原油的计价则以印尼米纳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和亚洲石油价格指数的平均值为基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出口原油既参考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也参考OSP价格指数。

A.亚洲石油价格指数(APPI)。

亚洲石油价格指数1985年4月开始报油品价格指数,1986年1月份开始报原油价格指数。该价格指数每周公布一次,报价基地为香港,报价系统由贸易公司SeapacServices进行管理和维护,数据处理由会计公司KPMGPeatMarwick在香港的办公室负责。指数公布时间为每周四的中午12:00时。参与原油价格评估的成员目前约有30个,但其具体身份不详。

各成员需要在每周的星期四之前将其对该周原油价格水平的估价提交指数数据处理公司。现阶段该指数中共有21种原油。各种原油价格计算方法如下:

1各成员分别按10美分的差价提出其价格幅度估计,如:15.30?15.40美元/桶;

2将各成员价格水平幅度中的低限进行简单平均,计算样本标准偏差;

3剔除低限与样本均值之差的绝对值超过一个样本标准偏差的价格估计;

4计算剩余价格估计值的平均值,即为该种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

B.印尼原油价格指数(ICP)。

假定某种原油的名称为X,那么该种原油的月度印尼原油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5种原油(阿联酋迪拜原油、澳大利亚吉普斯兰原油、印度米纳斯原油、阿曼原油和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亚洲石油价格指数值的简单平均值;

2计算X原油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与(1)项52周的平均值的价差;如果X原油没有亚洲石油价格指数,则商定石油价差;

3将上述5种原油亚洲石油价格指数的月度平均值与(2)相加;

4计算X原油普氏(Platt's)和瑞木(Rim)的报价平均值;

5计算上述最后两项平均值,即为X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

有的原油结算价的作价公式同时包括APPI和ICP两种指数所报的价格,如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塔皮斯原油的作价公式为:

(APPI×30%+Platt's×30%+Reuters×20%

+Telerate×20%)+升贴水

调整后的作价公式为:

(APPI×50%十Platt's×50%)十升贴水

C.远东石油价格指数(FEOP)。

远东石油价格指数的报价时间为早上5:45-8:00,在这段时间内,该指数的"石油报价组"将有关原油和油品价格通过计算机网络转给路透社新加坡公司处理,指数价格为报价的简单平均。该价格的协调和管理机构是新加坡的一家咨询公司--"石油贸易公司"(OilTradeAssociate)。如果报价组成员超过规定时间报价,其价格数据的处理方式为:如果价格比已报价格的最低或最高价低或高25%,报价无效;如果价格不属于上述情况,则价格作为计算指数的数据处理。该指数的报价组成员共有36家公司。

应该注意的是,原油价格构成和水平与交货方式相关。按照国际惯例,如按FOB价格交货,则由买方负担交割点之后的运费和其他相关费用。按C+F或CIF价交货,则由卖方支付到达指定交割点之前的运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在贸易双方确定原油定价公式时,交货方式是主要考虑因素。

大连油是以美油为报价基础

墨西哥湾的油气状况怎样?

其实从全球来看,中国的油价大致处于中等水平。

全球石油价格网数据显示,以6月6日的价格为标准,全球汽油价格最贵的地方是香港,一升汽油接近20元;最便宜的是委内瑞拉,一升汽油还不到0.15元。

一般来说,富裕国家的汽油价格相对较高,而汽油价格低廉的地方大都是产油国。比如:挪威、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油价是全球最高的区域之一,仅次于香港,一升油大约在17元至19元(6月6日)。荷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油价也相对较高,每升油价在14-16元左右。而中东国家油价相对较低。

美国虽是发达国家,但一直以来油价低廉。不过,因为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美国每升汽油价格也升至8.85元。

根据全球石油价格网数据,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汽油价格从高到低排,中国大约排在70多位。近些年,中国70%以上的石油依靠进口,油价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油价再次上涨的可能性仍较大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杨霞认为,下个周期,国际原油方面,夏季不仅是需求旺季,且处于墨西哥湾地区飓风的高发期,或将油价进一步推高,预计短期内国际油价易涨难跌。

受此影响,重新计算后的变化率或仍处正值范围,新一轮调价周期初始为上调预期,这意味着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存“五连涨”可能。马建彩也认为,当前原油供需结构仍然紧张,短期内原油价格走势仍有支撑,新一轮零售价上调概率仍存。

不过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表示,下轮成品油调价仍存变数。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小幅上行的趋势。

目前来看,虽然俄乌冲突和美国夏季出行高峰依然带来利好推动,但市场对美联储增强加息力度以及经济的担忧存在,空好对峙之下,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搁浅的概率较大。

以上内容参考 封面新闻-年内油价“第十涨”落地 中国油价算贵

布伦特和WTI的区别是什么?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地区之一,1938年美国在离海岸2.4千米处开凿了第一口油井。1947年11月在离海岸19千米处发现大油田。钻探和开采设备则居世界首位。属美国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州岸外,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岸外,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1/2以上;属墨西哥的油、气田集中在坎佩切湾,石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钻探活动已向深水区推进,在深海平原盐丘中发现了油、气储藏。

一、得天独厚的油气条件

墨西哥湾盆地是世界第三大含油气盆地,它呈向西北凸出的弧形,盆地包括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部的陆地,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在早白垩世阿尔比阶—早中新世时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在南大西洋陆坡区,广泛发育深水扇碎屑岩和浊积岩,其中早白垩世阿尔比阶、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的大型浊积砂体,其孔隙度高达20%~30%,渗透率可达1达西,是良好的储层。如坎波斯盆地阿尔巴利拉油田就是一个大的始新世浊积砂体,面积200平方千米,厚150米;马林油田的渐新世、中新世砂体面积500平方千米,厚30~100米。

墨西哥湾最好的源岩与抬升构造阶段有关,由于沉降速率不同,在该阶段发育的独立构造断块具有不同的沉积相岩套,在地堑中沉积了自牛津阶至提通阶时的富有机质缺氧海相碳酸盐。从与之相关原油的分子特征中可以鉴定出其含盐量、氧消耗水平、黏土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提通阶的原油在整个墨西哥湾海岸盆地(从Tampico-Misantla盆地至Campeche Sound盆地)中分布很广。

海洋碳酸盐台地发育于凹陷阶段,自纽康姆阶至中白垩世。在该阶段Tampico-Misantla、Veracruz、Campeche Sound、Chiapas-Tabasco、Sierra De Chiapas和Yucatan等地区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序列。碳酸盐白垩纪岩石含有富油有机物的细脉,也许是细菌的残余,因此它们可以是油源岩。与这些环境有关的原油出现于Veracruz、Chiapas-Tabaso 和Sierra De Chiapas等地区。

与墨西哥湾的许多地区相似,古近—新近系是三角洲沉积时期。古近—新近系源岩可以产气、凝析油,可能有某些轻油。古近—新近系原油主要产于Burgos和Macuspana盆地,其分子特征表明其源于硅质碎屑贫气沉积环境的再造的陆相高等植物。

墨西哥湾盆地生油亚系统的多样性可以解释墨西哥湾海岸盆地的巨大石油潜力。

墨西哥湾盆地是三叠纪时北美和南美板块分离而形成的被动陆缘盆地,中生代沉积厚度达1000~6000米,新生代沉积厚度为14000~15000米,总厚度达20000米。中侏罗世时墨西哥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海盆,发育了厚度达500~600米的含盐沉积,在路易斯安那沿岸地区,含盐沉积厚度为3000~4000米。盐层经过塑性蠕动,可刺穿不同地层,形成一系列与盐丘有关的圈闭,地质学家在油气勘探时,将中侏罗盐层以上地层称为盐上层,其下部为盐下层。

墨西哥湾盆地从上侏罗统—更新统,海相泥岩普遍发育,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烃源岩。盆地内的白垩系(是主要油气产层)、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和更新统砂岩和碳酸盐岩,其孔渗条件良好,均可作为油气储层。墨西哥湾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湾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1978年,坎佩切湾石油探明储量50多亿吨,美国所属墨西哥湾大陆架区石油储量为20亿吨,天然气储量3600亿立方米。

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墨西哥湾分为三个经济区,分别属于美国、古巴和墨西哥。它们都对墨西哥地区的石油进行了勘探和开采。

至1991年美国部分的墨西哥湾已发现油气田5000多个,其中储量大于5000万吨的大型油田近80个,原始石油可采储量98亿吨,天然气为19.11万亿立方米。当时,墨西哥湾石油产量约1.7亿吨,天然气产量3000亿立方米,分别占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的31%和48%。墨西哥部分的墨西哥湾发现油田47个,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3亿吨。

濒临墨西哥湾的古巴尽管拥有可观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落后,如今每天生产约7.5万桶原油,只能满足国内将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从委内瑞拉进口。

二、深海油气突出

墨西哥湾石油大部分都在深海水域,20世纪90年代末,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为深水区。目前,以大于500米为深水,大于1500米则为超深水。深水区油气资源潜力大,据估计,世界海上44%的油气资源位于300米以下的水域,其中墨西哥湾深水油气资源量高达400亿~500亿桶油当量,约占墨西哥湾大陆架油气资源量的40%以上,水深大于2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在1990年分别占该区总产量的8.7%和3.5%,1997年提高到32.6%和11.9%,2003年%的石油产量来自深水。所以墨西哥湾深水海域石油开发的潜力相当大。

截至1999年7月,在墨西哥湾已有96个油气发现位于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由于墨西哥湾深水区的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以及深水钻井技术提高,近年来连续取得重大发现。2001年在墨西哥湾深水区获得了17个油气发现,其中较大的发现有两个:Thunder Horse North油田,估计储量为6850万吨;Sub-Salt Princess油气田,估计储量在2740万吨油当量以上。2002年又发现了Great White、Deimos和Tahiti等深水油气田。

近年来,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批与地层圈闭和深海扇有关的深水油气田(主要为Nakika、Princess、User、Mars、Bratos和Augar等),这些油气田的储层为中新统—上新统砂岩,砂岩孔隙度达23%~30%。

2004年,墨西哥湾深水油田开发水深已达2301米。自1999年11月起,墨西哥湾深水区石油产量已超过浅水区,当时在深水区生产的只有30个油气田,仅占墨西哥湾747个海洋油气田的4%,但提供的石油产量已超过墨西哥湾总产量的一半。到2004年,在墨西哥湾共有207个深水油气发现,正在开采的深水油气田44个,还有16个深水油田正在建设中。

2004年,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储量占整个墨西哥湾油气储量的89%,深水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分别占其总量的60%和23%。

三、飓风的影响

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使得美国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据美国矿业管理局统计,在墨西哥湾,70%石油生产线和一半的输气系统受到破坏,依然处于停产状态,目前只有两个因飓风关闭的设施重新运转,将原油输送到墨西哥湾沿岸和中西部的一些炼油厂。

2008年“古斯塔夫”四级飓风使墨西哥湾地区3/4以上的离岸油气平台暂停。

由于美国石油产量的31%、天然气产量的48%来自墨西哥湾地区,这一生产规模的缩减对该国油气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四、安全的影响

墨西哥湾仅石油平台就有7000多个,完全改变了该海域的航海路线和渔业捕捞的自然状况,严重地威胁着安全。

1979年6月在墨西哥湾一平台发生的溢油事故,为石油平台问世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石油平台溢油事故。直到1980年2月该油井所在的海域仍被当局宣布为特别危险区。起初石油与天然气的混合物像喷泉一样,从油井喷向天空,油柱高60米,一瞬间油、气柱变成为庞大的熊熊燃烧的火柱。在其后的数月中每天向海空喷射出约4800吨石油,其中的2200吨被当场燃烧掉,2200吨被蒸发到大气中去,仅有400吨散布在附近海域海面上。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大部分散布于海面上,只见海面上的石油薄层随风飘浮,形成1000多千米长的一条石油带,被人们称为“黑流”。

海上石油设施增多,钻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滥事故与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溢入海洋中,仅墨西哥湾就有50多起油船与钻塔相撞事故。图6-2为某平台与油船相撞图。

图6-2 某平台与油船相撞图

盛产石油的国家

WTI与布伦特的不同:\x0d\\x0d\石油定价参照的油种叫基准油。基准油的选取具有地区性,和交割库的选址密切相关。中东出口欧洲的原油价格主要参考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出口北美的原油价格主要参考WTI价格;出口亚洲的原油价格主要参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价格。\x0d\ \x0d\WTI之所以为人所熟知,更因为美国是石油最大的消费国,WTI即期合约被很多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衡量原油价格变化的基准价,很多媒体对原油价格走势的描述也引用WTI作为代表价格。\x0d\ \x0d\虽然WTI原油价格可以很好地反映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交易和物流中心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的市场供求状况,但是它离美国南部沿海地区炼油厂比较远。因此这个价格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原油市场供求的走势,也不能真正地反映美国以外原油市场的情况。\x0d\ \x0d\1988年6月23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被认为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险及进行交易的工具”,跻身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三大基准,伦敦因此成为三大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中心之一。布伦特原油期货及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竟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x0d\ \x0d\2010年1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停止使用WTI指数。WTI反映的只是美国原油市场的供需情况,或者更确切点说,反映的是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主要交割库——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Cushing)原油的库存情况。\x0d\理论上来说,WTI原油比布伦特原油“轻”,硫含量也更低,因此其价格相对布伦特原油应该有一个溢价。但事实上,由于库欣的原油库存一直处于高位,抑制了WTI价格的上涨。而库欣原油高库存情况得不到缓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对原油出口的严格控制。库欣原油主要供应给美国国内的炼厂使用,没有其他销售渠道。\x0d\ \x0d\与WTI不同的是,作为欧洲原油重要价格基准的布伦特原油期货,流动性不受限制,可以出口到海外市场,再加上海上运输的自然属性,使其价格更加容易受到政治因素和原油出口中断的影响。因此布伦特市场的交易量更大、交投更加活跃,对中东北非局势的敏感度也高于WTI。这都反映出布伦特作为首选的国际原油标尺的地位。 \x0d\ \x0d\布伦特原油期货是全球原油定价中最广泛使用的合约,目前约70%的原油现货交易定价参照的是布伦特标尺,部分亚洲原油出产国最近都从其地区性标尺转到了布伦特。目前世界上有2/3地区石油市场原油价格与布伦特原油关联,包括中国成品油价格参考机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始末

盛产石油的国家如下: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西亚中东国家最大石油生产国,占全球石油生产量的13.24%,探明储量仍然有大约2630亿桶。每天盛产石油1175万桶,首都是利雅得,货币是沙特里亚尔,人口约2829万。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占全球石油生产总量的11.94%,美国也是最大石油资源消费国,探明储量达210亿桶,该国仍然从其他国家进口石油,每天盛产石油1059万桶,首都是华盛顿。

俄罗斯

位于欧亚大陆北部的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的11.%,探明储量为600亿桶,东西伯利亚还有未充分发掘的石油,初步估计,可能达到47亿桶。每天生产石油1030万桶。

中国

50年代末,在东北部发现了大量石油储备,生产石油约占全球产量的4.7%,与美国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大的石油消费国,探明储量大约是203.5亿桶,每天盛产石油419万桶。

伊朗

生产石油占全球产量的4.6%,探明储量为1370亿桶,包括常规石油储量10%,每天盛产石油413万桶。官方语言,波斯语。

加拿大

占全球生产量的4.4%,估计储量有1790亿桶,大部分石油位于阿尔伯塔省,每天生产石油392万桶,首都渥太华,人口大约3488万。

阿拉伯酋长国

位于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东南端,东部接壤沙特阿拉伯南部,生产占全球总量3.6%,石油储备达到980亿桶,大部分在阿布扎比、迪拜和沙迦地区。每天盛产石油323万桶,货币是阿联酋迪拉姆,首都阿布扎比。

墨西哥是美洲第五大国家,生产石油占全球的3.3%,每天生产295万桶,首都墨西哥城,探明储备时104.2亿桶,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货币是墨西哥比索。

巴西

南美及拉美地区最大国家,生产石油占全球总量3.15%,得益于卢拉油田,这是西半球最大油田,位于桑托斯盆地,距离里约热内卢海岸大约250公里,探明储量128.6亿桶,还有木星油田,位于卢拉东部37公里,首都巴西利亚,货币巴西雷亚尔,官方语言葡萄牙语。

科威特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波斯湾一角,北部接壤伊拉克,1938年发现石油,拥有石油产量占全球市场的3.1%,探明储量1040亿桶,首都科威特市,货币科威特第纳尔,每天生产石油275万桶。

石油主要含有的元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原因查明、

5月8日,大量泄漏原油漂浮在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海面上。墨西哥湾上月下旬发生的漏油事故导致该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目前美国海岸警卫队、政府机构、当地居民及英国石油公司等各方力量正在想方设法防止形势进一步恶化。新华社/路透

5月8日,多艘船只在美国墨西哥湾一钻井平台附近执行任务。新华社/路透

5月8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一家酒店里,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塞进长筒丝袜里的头发。为减少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路易斯安那州目前已经在该州境内设置了9处地点来接受社会捐赠的头发及皮毛制品等可以扔进海里吸收泄漏原油的物品。新华社/法新

英国石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

另外,漏油最后一道防线“防喷阀”先前发生过失效的状况。

祸起气泡

作为“深水地平线”租用方,英国石油公司加紧调查“深水地平线”爆炸原因。

美联社8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教授罗伯特·贝亚的数名企业界朋友向他征询意见时,交给他英国石油公司部分调查记录。

这些记录包括两篇文档和一段录音,以数名钻井平台工人为询问对象。贝亚向美联社记者详细描述了记录内容。

贝亚是美国国家工程院负责石油管道安全的小组成员,20世纪90年代担任英国石油公司风险评估顾问。

根据这些记录,贝亚还原了爆炸前后过程。

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

甲烷在海底通常处于晶体状态。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时经常碰到甲烷晶体。

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

“一个小气泡变成一个相当大的气泡,”贝亚说,“逐渐扩大的气泡就像一门大炮,向你脸上喷气。”

[1]

“气云”罩顶

贝亚说,4月20日事发时,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冒上来。

气体涌向一处有易燃物的房间,在那里发生第一起爆炸。“随后发生一系列爆炸,点燃冒上来的原油,”他说。

一段询问记录显示,当时升起一片“气云”,罩住“深水地平线”。钻台大型引擎随即爆炸。询问对象说,引擎爆炸点燃钻台,“到处都是火”。

爆炸起火大约36小时后,“深水地平线”沉入墨西哥湾。一些英国石油公司管理人员受伤,9名钻台员工和两名工程师死亡。

“当时惨状肯定如同置身地狱,”贝亚说。这名现年73岁的石油业“老兵”说到这里流泪。他说,这是“失望和愤怒的泪水”。

英国石油公司发言人约翰·柯里7日晚不愿谈论事故起因。“我们等待全面调查,查出全部事实。”

前一页 [2]

阀门失效

“深水地平线”沉没后大量漏油,威胁周边生态环境。这座钻井平台配备的“防喷阀”也成为调查重点。

一个“防喷阀”大如一辆双层公交车,重290吨。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

“深水地平线”装备一套自动备用系统。这套系统应在工人未能启动“防喷阀”时激活它,但当时也没有发挥作用。

事发后,英国石油公司企图借助水下机器人启动“防喷阀”,未能奏效。

美联社报道,自从联邦政府监管人员放松设备检测后,数年间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内政部矿产资源管理局接到的事故报告显示,至少14起事故原因与“防喷阀”有关。这些事故多数发生于2004年以后。

联邦政府监管人员说,他们会检查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是否可靠。国会则打算就“防喷阀”可靠性举行听证会。

“这种安全阀并非那么安全,”联邦参议员玛丽亚·坎特韦尔说,业界明知“防喷阀”有时失效,使用时却心存侥幸。

石油期货是什么意思?

石油(petroleum)[1]从油田里开采出来未经加工处理叫原油。[2]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资源,属于化石燃料。[8][9]石油含有的元素主要有碳、氢、硫、氮、氧等,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形式存在。[1]石油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石油通常为流动或半流动的黏稠液体[7],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等多种颜色[6],一般具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一般在0.8~0.98,各地石油凝点差别更大[7],其沸点为常温到500°C以上[9]。石油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局部溶于酒精。[1][3]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油

英文名

petroleum;oil[1]

别名

原油[2]

拼音

shí yóu

主要产地

中东、欧洲及欧亚地区、非洲、中南美洲、北美、亚太地区[2]

主要成分

主要有碳、氢、硫、氮、氧等,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形式存在[1]

分布区域

石油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

应用产业

石油产品被用作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用于合成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5][4]

颜色

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6]

透明度

透明至不透明[6]

水溶性

石油不溶于水,易溶于苯、醚、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局部溶于酒精。[1]

密度

0.8~0.98g/cm3[7]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是仅次于煤的化石燃料,又是近代有机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5]石油除了作为燃料,还被作为溶剂、润滑剂,生产石蜡、沥青等。[5]石油化工亦可生产出数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等。[1]

主要特征

矿物组成

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含有1~5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83%~87%)、氢(11%~14%)两种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这些元素以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包括烷烃(如甲烷、丁烷)、烯烃(如乙烯、丙烯、丁二烯)、环烷烃(如环戊烷、环已烷)、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硫醚、噻吩等)、含氮化合物(如吡啶、吡咯等)、含氧化合物(如苯酚、环烷酸等)等,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十到几千。在石油中已鉴定出的烃类化合物在230种以上,从溶有天然气的石油平均成分看,链烃约占53%,环烃约占31%,芳香烃约占16%。有的石油中还可能有氯、碘、砷、磷、硅等微量非金属元素和铁、钒、镍、铜、镁、钛、钴、锌等微量金属元素,以及不溶解的水分。[5][10][1][9]

理化特征

石油通常为流动或半流动的黏稠液体,埋藏在地下储油层中以液态存在,在地表压力和混合状态条件下,仍然为液态或半固态形式存在。[7][1]因产地不同,甚至同一产地的采油层位不同,石油的颜色、密度、黏度及凝点等性质有较大差别。[7][3]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黏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3]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其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6]石油一般具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一般在0.8~0.98,各地石油凝点差别更大,高的达30℃,低的为-50℃。[7]其沸点为常温到500°C以上。[9]石油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醚、四氯化碳等,局部溶于酒精。[1][3]石油之所以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化学组成不完全相同。[9]

石油具有可燃性[3],其标准燃料系数为1.4286,平均低位发热量为41.87 MJ/kg。[1]

形成原因

石油成因对勘探油气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不过,由于石油成分复杂且能够流动,使得石油的成因研究更加困难。人类提出了各种假说,又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这些假说大致可分为无机成因学说和有机成因学说两大派。[10]

有机成因学说

石油有机成因学说认为:石油中的绝大部分物质,都是由保存在岩石中的有机质(特别是低等的动物和植物的遗体)经过长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转化而成的。[10]

石油形成过程示意图

远古时期大量的有机物被流水带到了地势低洼的湖盆或海盆里。由于重力作用,有机物质沉入水底,与空气隔绝。陆地上流入大量的泥砂及其他矿物质,迅速地将有机体埋藏,形成还原性环境。随着地壳的运动,边沉降边沉积,压力和温度不断地增大,同时在细菌、压力、温度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处在还原环境中的有机淤泥经过压实和固结作用而变成沉积岩石,形成“生油岩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在成岩阶段中,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及化学变化,逐渐失去了CO2、H2O、NH3等,余下的有机质在缩合作用和聚合作用下,通过腐泥化和腐殖化过程,于是形成干酪根[a],它是生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先驱,因此石油有机成因学说又叫干酪根说。干酪根埋深到一定深度和温度门限值后,由未成熟转化为成熟,杂原子键发生断裂,开始释放出烃类和非烃化合物;随着埋深持续增加,烃源岩进一步熟化,干酪根的C-C键断裂,进入生油、生气高峰。[10]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而后聚集到一起形成油田。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3]

由于石油的有机成因学说充分考虑了石油的生成和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深入对比了石油及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特征,更具有说服力,为绝大多数石油地质和石油地球化学工作者所接受,世界各石油公司也按石油有机成因学说指导油气勘探。[10]

无机成因学说

石油无机成因学说主要以碳化物说及宇宙说为代表。碳化物说认为,地球核心部分的重金属碳化物和从地表渗透下来的水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烃类。宇宙说认为,当地球处于熔融状态时,烃类就存在于它的气圈里。随着地球的逐渐冷凝,烃类被岩浆吸收,就在地壳中生成了石油。无机成因学说认为碳氢化合物可以在地下深处产生,并沿裂缝周期性上升,聚集在沉积层、岩浆岩和多孔火山岩内。为了证明这种理论,科学家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地球深处的条件,已经成功合成了石油。另外,在绝无生命存在的空间形体上,也发现了类似于石油和可燃气的物质,这给无机生成石油的理论提供了根据。如果这一理论得到验证,意味着油、气资源则将不会在短期内枯竭。[10]科学家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的石油流入现象。[3]

分布区域

石油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石油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

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据估计它的蕴藏量为10000多亿吨,其中700多亿吨蕴藏在海洋里。[10]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3]2008年探明的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708亿吨,其中中东占60%,欧洲及欧亚地区占11.3%,非洲占10.0%,中南美洲占9.8%,北美占5.6%,亚太(中国除外)占2.1%,中国占1.2%。[2]

石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纬度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3]

2018年部分国家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1]

国家

探明可采储量/亿桶

国家

探明可采储量/亿桶

委内瑞拉

3033

阿联酋

978

沙特阿拉伯

2977

美国

612

加拿大

1678

利比亚

484

伊朗

1556

尼日利亚

375

伊拉克

1472

哈萨克斯坦

300

俄罗斯

1062

中国

259

科威特

1015

卡塔尔

252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版,1桶=158.98 L

中国石油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近海3个大区,其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00.25亿吨、47.87亿吨和29.27亿吨,合计177.39亿吨。从分布的盆地上看,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2.31亿吨,大型沉积盆地石油资源占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的9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地质学家找到了100多个油田,包括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油田。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42亿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5.33亿吨。中国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较低,众多盆地和大陆架中很可能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11][5]

应用领域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是仅次于煤的化石燃料,又是近代有机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5]

石油产品

按石油产品的用途和特性,可将其分成14大类,即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电器用油、液压油、真空油脂、防锈油脂、工艺用油、润滑脂、蜡及其制品、沥青、油焦、石油添加剂和石油化学品。[5]

(1)溶剂油。按用途可分为石油醚、橡胶溶剂油、香花溶剂油等。可用于橡胶、油漆、油脂、香料、药物等工业作溶剂、稀释剂、提取剂;在毛纺工业中作洗涤剂。[5]

(2)燃料油。可分为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质燃料油。石油气可用于制造合成氨、甲醇、乙烯、丙烯等。汽油分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分别用于汽车和螺旋桨式飞机;煤油中的航空煤油用于喷气式飞机,灯用煤油供点灯用,也可作洗涤剂和农用杀虫药溶剂;柴油中的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重柴油用于低速柴油机。[5]石油作为燃料有着很多优点。如易开采,容积小,容易运输;可燃性好,发热量高;易燃烧、燃烧充分和燃后不留灰烬的特点。所以,石油不但用于海陆空交通方面,工厂的生产过程,更现代国防中用于新型武器、超音速飞机、导弹和火箭的燃料。[4]

(3)润滑油。润滑油品种很多,主要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油,机械油,压缩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和气缸油,液压油,电器用油等。[5]

(4)润滑脂。润滑脂是在润滑油中加入稠化剂制成,用于不便于使用润滑油润滑的设备,如低速、重负荷和高温下工作的机械,工作环境潮湿、水和灰尘多且难以密封的机械。[5]

(5)石蜡和地蜡。石蜡和地蜡是不同结构的高分子固态烃。石蜡分成精白蜡、白石蜡、黄石蜡、食品蜡等,可分别用于火柴、蜡烛、蜡纸、电绝缘材料、橡胶、食品包装、制药工业等。[5]

(6)沥青。沥青可分为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油漆沥青、橡胶沥青、专用沥青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防水、铺路以及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中。[5]

(7)石油焦。石油焦是优良的碳质材料,用于制造电极,也可作冶金过程的还原剂和燃料。[5]

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产品是石油炼制过程中所得到的石油气、芳香烃以及其他副产品,也是有机合成的基本原料或中间体,有的石油化工产品可直接使用。[9]由石油进一步加工生产的三烯、三苯、乙炔和萘等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或中间体直接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9]从石油中可提取几百种有用物质,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作为燃料燃烧的经济意义。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数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等。[4][1]

矿物开采

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这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地区。同时,我国也从西非、南美等主要产油区进口石油。2017年,我国的石油海运进口周转量占到全球周转量的29%,平均海运距离达到了约7 800海里(1海里=1.852千米),随着进口石油来源的多元化,这一数据还会继续增长。[11]

油田开发包括石油勘探、钻(完)井和油田开采。石油勘探是石油开发中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它包括油田的寻找、发现和评估。[11]石油勘探投资巨大,发展迅速,石油地质理论日益成熟,勘探手段更加先进,除地震勘探外,地球化学勘探、遥感、遥测、资源卫星等先进技术也引入到石油勘探中,使勘探效率和成功率大大提高。[5]钻井是从地面打开一条通往油、气层的孔道,以获取地质资料和油气能源。[5]最初,依靠地下自然压力把油集中到油井;油压降低时需用油泵或深井泵,或者向地下油藏注水或气体以保持其压力;有时,还会加注蒸汽或化学溶剂以加热或稀释石油后再开采。当采油成本过高时,应关闭油井。[5]

油气集输工程是在油田上建设完整的油气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储存、输送的工艺技术,使井中采出的油、气、水等混合流体,在矿场进行分离和初步处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产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无效损耗。[3]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虽然有科学考察表明,这种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断生成,但其生成的速度,要用地质年代来计算。[4]据估计,地球上大约还有1370亿吨石油藏量,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全世界每年开采30亿吨石油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类开采40年到50年。[4]

历史

人类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历史悠久。公元前3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人们就开始利用沥青作建筑材料。[5]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国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黏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出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3]公元前5世纪,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国)的首都苏撒附近出现了人类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3]公元7世纪,拜占庭人将石油用于战争,并称之为“希腊火”。[3][5]13世纪,缅甸的仁安油田开始开采。16世纪苏门答腊人用石油做成火球烧毁葡萄牙人的帆船。[5]阿塞拜疆的巴库地区有丰富的油苗和气苗,这里的居民很早就从油苗处采集石油作为燃料,也用于医治骆驼的皮肤病。1837年,这里有52个人工挖的采油坑,1827年增加到82个,不过产量很小。[3]在现代战争中,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有将石油浮在海面上焚烧对方军舰的战例。[12]1854年,人们发明了煤油灯,也学会了在石油中提取煤油。[3]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3]早在3000年前,中国《易经》就有关于石油的文字记载。[5]东汉的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记载我国高奴县(今陕北延长一带)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水。《后汉书》也记载酒泉郡延寿县(今甘肃玉门东南)南面有一种泉水,像肉汁一样肥,烧起来很明亮,但不可以吃,当地人称为石漆。[12][3]自晋代到明代,石油除了用来点灯作燃料外,还用作机械的润滑油,也有人用来涂在牛皮囊上防水,还有可治癣疮的说法。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中提到石油已被利用到了国防和战争中。宋朝时也曾用石油焚烧敌人。[12]宋朝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陕北延长的石油燃烧时产生又浓又黑的烟,并试用这种烟灰来做墨,墨光如漆,比松烟墨还要好。我们现在通用的石油这个名称,就是从沈括开始使用的。[12]到11世纪,中国开凿了第一批油井,并炼制出“猛火油”、石蜡、沥青等粗制石油制品。[5]元朝的《元一统志》记载当时的陕北已经手工挖井采油,其用途已扩大到治疗牲畜皮肤病,而且由官方收购入库。[3]

在古代,石油主要用在照明、润滑、医药、军事和制墨五个方面,整体上石油科技的发展极其缓慢。人们对石油的开发与运用也只限于对现成原油的开采与使用,未对石油的来源及产生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11]

中国古代钻井图

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成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接着俄国人也开始了油井采油,现代石油工业真正开始。[5]1859年,欧洲开采36000桶原油,主要产自加利西亚和罗马尼亚。[3]1861年,外高加索的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现为伏尔加格勒)保卫战就是为夺取高加索石油区而展开的。[3]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石油制品消费量迅速增长,石油的消费量剧增。190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40万桶,1920年为22万桶/天,1940年为85万桶/天,1960年为340万桶/天,1980年为800万桶/天,2000年后达到了7000万桶/天以上。[5]19世纪,石油工业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用作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石油至今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的发现,掀起一阵“淘金热”。[3]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波斯(伊朗)、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3]世界石油开采的情况在20世纪内以迅猛速度增长,1921年首次突破产油量1亿吨大关,1950年超过5亿吨,1979年创造了31.7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略有下降。[4]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一个世纪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中心,产量占世界2/3左右,号称“石油帝国”。[4]而后中东新兴产油区的地位日益上升。1973年波斯湾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8%,进入80年代后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有所下降,但仍占世界总产量的近30%。[4]21世纪初,尽管核能和再生性能源发展迅速,石油仍然占欧洲能源消耗的30%、北美的40%、非洲的41%、中南美洲的44%以及近东地区的53%。[13]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中叶,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仅12万吨。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陆续投人开发,中国石油工业迅速发展。1978年,全国石油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2018年,我国是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11]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加到32家,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14]

2023年,美国《油气杂志》根据各国最新官方报道发布年度评估,各国截至2023年1月1日发布的最新油气储量报告,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总计达17570亿桶。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年)》,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探明的剩余石油储量为36.9亿吨。截至2022年底,OPEC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71%。[15]

分类

按照原油性质分类

据现行行业标准《油藏分类》(SY/T 6169-2021),原油性质及稠油分类如下表。[16]

原油性质

特征

低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 mPa·s

中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20(含) mPa·s

高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20~50(含) mPa·s

稠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0 mPa·s,相对密度 >0.920

凝析油

在地层条件下临界的温度和凝析温度之间的气相烃类。采时地层压力降至露点压力后凝结析出轻质的液态油,一般相对密度<0.8

挥发油

流体系统位于油气之间的过渡区内,而其特性在油藏内属泡点系统,呈液体状态,相态上接近临界点。在开发过程中挥发性强,收缩率高。注:一般挥发油地面气油比一般在210 m3/m3~1200 m3/m3之间,一般相对密度<0.825,体积系数>1.75

高凝油

为凝固点>40℃的轻质高含蜡原油

稠油分类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名称

级别

黏度mPa·s

相对密度

普通稠油

I

I-1

>50[b] ~150[b]

>0.92

I-2

>150[b] ~ 1000[b]

>0.92

I-3

> 1000[b] ~ 10000

>0.92

特稠油

II

>10000 ~ 50000

>0.95

超稠油[c]

III

>50000~ 100000

>0.98

特超稠油[c]

IV

>100000

>1.0

按照所含烃的比例分类

①烷基石油(又叫石蜡基石油):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含量超过50%,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较少。特点是密度小,蜡含量高,凝点高,含硫、胶质和沥青质较少,其生产的直馏汽油的辛烷值较低,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加工石蜡基石油,可以得到黏度指数较高的润滑油。中国大庆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②环烷基石油(又叫沥青基石油):主要成分为环烷烃。特点是密度大,凝点低,一般含硫、含胶质及沥青质较高,这种石油生产的直馏汽油辛烷值较高,但产量不高,氧化稳定性不好,有利于炼制柴油和润滑油,此类原油的重质渣油可生产高级沥青。中国克拉玛依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③芳香基石油:主要成分是单环芳烃和稠环芳烃。这种类型的石油组分内含有双键,因此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氢反应和取代反应,转化成其他产品。中国台湾省很多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

④混合基石油: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且数量相近。中国胜利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其他分类方法

根据密度由小到大,将原油分为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中质原油(0.87 g/cm3≤密度<0.92 g/cm3)、重质原油(0.92 g/cm3≤密度<1.0 g/cm3)和特重质原油(密度≥1.0 g/cm3)。[11]根据硫含量由少到多,将原油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0.5%)、含硫原油(0.5%≤硫含量<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2.0%)。在世界原油总产量中,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之和约占75%。原油中的硫化物对石油产品的性质影响较大,加工含硫原油时应对设备采取防腐蚀措施。[11]根据蜡含量由低到高,可将原油分为低蜡原油(0.5%≤蜡含量<2.5%)、含蜡原油(2.5%≤蜡含量<10%)和高蜡原油(蜡含量>10%)。[11]

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